九針,針具名。古代使用的9種不同形制和用途的金屬醫(yī)針。出《黃帝內(nèi)經(jīng)》。即镵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a href="/w/%E7%81%B5%E6%9E%A2" title="靈樞">靈樞.官針》:“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針的形狀、用途各異,據(jù)情選用,方可去病。今有古代九針的復(fù)制品。
九針
- 鍉針。長1.6寸,針頭大而針尖銳利,用于淺刺泄熱。
- 圓針。長1.6寸,針身粗大,針尖呈卵圓形,用于按摩皮肉。
- 镵針。長4寸,針身粗大而尖圓如黍粟,用于按脈候氣,治療脈氣虛少者。
- 鋒針。長1.6寸,針身為三棱形,針鋒三面有口,十分銳利,用于刺絡(luò)放血。
- 鈹針。長4寸,寬2.5分,形如劍鋒,用于排膿放血,治療癰腫。
- 圓利針。長1.6寸,圓而且銳,針身中部微粗,用于治療急性痹證。
- 毫針。長1.6寸或3.6寸,針身較細(xì),針尖如蚊虻的口器一樣尖銳,用于治寒熱痹痛在經(jīng)絡(luò)者,能扶正祛邪。
- 長針。長7寸,針身較大,針鋒銳利,用于病變位置較深的痹證,又稱芒針。
- 大針。長4寸,針身粗,針鋒微圓,用于關(guān)節(jié)水腫。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