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性苔蘚
A+醫(yī)學百科 >> 瘰疬性苔蘚 |
瘰疬性苔蘚(lichen scrofulosorum)又稱苔蘚性皮膚結核(tuberculosis cutis lichenoides),或播散性毛囊性皮膚結核病或腺性苔蘚。血源性皮膚結核之一,其特點為軀干發(fā)生的散在性苔蘚樣毛囊性丘疹。常發(fā)生在兒童或是青少年身上。
目錄 |
瘰疬性苔蘚的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病人常有淋巴結、骨、關節(jié)結核或其他皮膚結核史,且有的發(fā)生于麻疹或其他傳染病之后,在皮疹中找不到結核桿菌,結核菌素試驗陽性,對結核菌素有高度反應的人注射結核菌素會發(fā)生本病,故認為是結核疹的一種。近幾年Brunner等曾先后介紹過有瘰疬性苔蘚臨床表現的苔蘚樣或小丘疹性結節(jié)病的病例,Schuhmachers報告了2例患者可視為泛發(fā)性丘疹型環(huán)狀肉芽腫。
亦有BCG接種引起瘰疬性苔蘚的報道,其局部與系統(tǒng)的臨床表現與結核桿菌感染相似,因此,本病并非僅與結核桿菌有關,也與鳥型分支桿菌有關。該桿菌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中,可從水、土壤及灰塵中分離,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致病原因。鳥型分枝桿菌感染用抗結核聯合治療與結核桿菌感染的治療一樣有效,但單療效果不好。
(二)發(fā)病機制
病菌主要經血行播散,病損內不易查見病菌,真皮上部毛囊附近結核樣浸潤。主要為上皮樣細胞群,周圍有或無淋巴細胞,偶見巨噬細胞。無干酪樣壞死。毛囊上皮細胞變性,因角化過度,毛囊口可見角栓形成。病理檢查除有結核的變化外,常并有血管改變。皮損分布對稱,發(fā)病較急。
瘰疬性苔蘚的癥狀
癥狀:
多發(fā)于胸、背、腹、腰及四肢,以胸側為多見。皮損多突然發(fā)生,常發(fā)生在有骨、淋巴結、皮膚或內臟結核的兒童。
原發(fā)損害為皮膚色、淡紅、紅褐或黃褐色與毛囊一致的粟粒大丘疹,上覆細小鱗屑,簇集成片,散在分布。結素試驗一般為強陽性。易于復發(fā),自覺癥狀輕微。有些病人存在輕度瘙癢。
病程3~6周或稍久,以后自行消失。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跡或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但可再次復發(fā)。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的皮損,常伴有其他活動性結核,根據組織病理學示毛囊周圍肉芽腫性炎癥或是結核菌素的高倍稀釋液(1∶1000000)試驗呈陽性。即可診斷。
瘰疬性苔蘚的診斷
瘰疬性苔蘚的檢查化驗
1.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素的高倍稀釋液(1∶1000000)試驗呈陽性。
2.組織病理:浸潤多在毛囊周圍,浸潤中有淋巴細胞、上皮樣細胞及郎漢斯巨細胞,浸潤境界甚為清楚。
3. X線透視或攝片 有助于發(fā)現骨結核或是關節(jié)結核或其他器官的結核病灶。
瘰疬性苔蘚的鑒別診斷
需要和下面疾病相鑒別:
1.維生素A缺乏病 毛囊角化的小丘疹,中央有角質栓,多發(fā)生于四肢伸側。多伴有夜盲及角膜軟化等癥狀。
2.小棘苔癬 毛囊性角化的小丘疹密集成片地發(fā)生于頸部及臀部,無任何自覺癥狀。
3.光澤苔癬 損害為小米粒大小的圓形扁平丘疹,正常皮色,各自獨立而不聚合,表面光滑并有閃爍的光澤。多半發(fā)生于腹部及臀部,無自覺癥狀。
4.丘疹狀濕疹 為紅色丘疹,常與水皰、紅斑同時存在,急性發(fā)作,劇烈瘙癢。
5.毛發(fā)性苔蘚:好發(fā)于上臂、股外側鬢角部和臀部,部分患者可波及腹部。皮損為針尖到小米粒大小與毛孔一致的堅硬丘疹,互相不融合,頂端有淡褐色角質栓,內含卷曲的毛發(fā),剝去角栓后可見漏斗狀小凹陷,但不久又在此凹陷中長出新的角栓。
6.扁平苔蘚:扁平苔蘚是一種具有特征性的紫紅色扁平丘疹、斑丘疹,呈慢性經過的皮膚病。發(fā)于真皮淺層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也侵及口腔粘膜。
臨床上需與下列皮膚結核病不同類型相鑒別:
尋常狼瘡:多見于青年及兒童,好侵及面部、臀部及四肢,亦可累及粘膜?;緭p害為針頭至黃豆大小的結節(jié),愈后留有萎縮性疤痕。 結素試驗陽性。
腔口結核性潰瘍:好發(fā)于身體自然腔口的部位;損害為紅丘疹及小結節(jié);繼之發(fā)展成一潰瘍,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邊緣呈匐行性;基底肉芽組織蒼白,表面高低不平,可見黃色小顆粒。結素試驗陰性。
疣狀皮膚結核:極大部分為成人,男性尤為多見。常見于暴露部位,以手背及手指背部最為多見,其次為足、臀、小腿等處。黃豆大小紫紅色丘疹,呈疣狀增生,鱗屑和痂皮脫落有疤痕。結素試驗弱陽性。
丘疹壞死性皮膚結核:多見于青年。皮損好發(fā)于四肢伸面,尤以關節(jié)部位為多,也可見于臀部及軀干。針頭至綠豆大的呈青紅色或紫色的堅實結節(jié),壞死結痂留下萎縮性疤痕。結素試驗強陽性。
硬紅斑:多見于青年女性,常伴有周圍循環(huán)不良,如肢端發(fā)紺等。皮損慣發(fā)于小腿屈面,對稱分布。櫻桃大或更大的皮下結節(jié),潰瘍后留有凹陷性疤痕。結素試驗強陽性。
結節(jié)性結核性靜脈炎:好發(fā)于青年四肢遠端。豌豆到小指頭大小皮內或皮下結節(jié),無潰破傾向。結素試驗陽性。
瘰疬性苔蘚的并發(fā)癥
本病預后較好,通常無嚴重并發(fā)癥,可伴隨身體內部的結核病。
瘰疬性苔蘚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加強衛(wèi)生宣傳,普及有關結核病防治知識,使群眾做好自我檢查和互相監(jiān)督,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消滅傳染源,杜絕傳染途徑。
開展卡介苗預防接種,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效的接種可防止該病的發(fā)生。對曾經感染過結核病患者特別是得過結核病的兒童,若有相應皮膚癥狀,應早期診斷。
瘰疬性苔蘚的中醫(yī)治療
單方成藥;內消瘰疬丸,夏枯草膏,內消連翹丸,散結靈,八珍丸,人參養(yǎng)容丸。
內消瘰疬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丸,一日3次。
夏枯草膏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g,一日2次。
散結靈
【功效】:散結消腫,活血止痛。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片,每日2次。
內消連翹丸
【功效】:化核軟堅。
【用法及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鹽酒送下。
瘰疬性苔蘚的西醫(yī)治療
(一)治療
本病有自愈性,通常不必治療。
1.一般療法: 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及合理的生活制度,充足的新鮮空氣、日光,鍛煉身體,勞逸結合,增強營養(yǎng)。食物宜低鹽。酌情給滋補強壯劑。
2.抗結核藥物治療.:異煙肼,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4~6mg,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mg,分3次服用;癲癇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二)預后
慢性經過,可以自愈,易于復發(fā),自覺癥狀輕微。
瘰疬性苔蘚的護理
1. 按照醫(yī)囑應用有效藥物。
2. 保護創(chuàng)面,穿寬松棉質衣物。
3.如皮膚結有痂皮,嚴禁強行去痂,應待其自然脫落。
瘰疬性苔蘚吃什么好?
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增加營養(yǎng),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不適宜吃:應限制或少吃魚、蝦、蟹等海腥發(fā)物,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參看
|
關于“瘰疬性苔蘚”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