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把草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狼把草 | 中藥圖典 |
狼把草 Lánɡ Bǎ Cǎo |
|
---|---|
別名 | 豆渣菜、郎耶菜、烏階、烏杷、郎耶草、小鬼叉、豆渣草、針包草、引線包、大狼把草、接力草、針線包、一包針 |
功效作用 | 治氣管炎,肺結(jié)核,咽喉炎,扁桃體炎,痢疾,丹毒,癬瘡。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本草拾遺》 |
毒性 | 無毒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苦 |
目錄 |
狼把草.中藥材.版本一
【別名】豆渣菜、郎耶菜、烏階,郎耶草,鬼叉,豆渣草,針包草,引線包,大狼把草,接力草,針線包,一包針。
【來源】菊科刺針草屬植物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a L.的全草。夏秋采收,去雜質(zhì),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苦、甘,平。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養(yǎng)陰斂汗。用于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腸炎,痢疾,肝炎,泌尿系感染,肺結(jié)核盜汗,閉經(jīng);外用治癤腫,濕疹,皮癬。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鮮草絞汁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狼把草.中藥材.版本二
簡介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Lánɡ Bǎ Cǎo
【別名】烏階(《爾雅》),烏杷(《爾雅》郭璞注),郎耶草(《本草拾遺》),小鬼叉(《東北藥植志》),豆渣草(《四川中藥志》),針包草,引線包(《杭州藥植志》),大狼把草,接力草、針線包、一包針(《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狼把草的全草。夏、秋間割取地上部分,曬干。
原形態(tài)及分布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80厘米,有時可達(dá)90厘米;由基部分枝,無毛。葉對生,莖頂部的葉小,有時不分裂,莖中、下部的葉片羽狀分裂或深裂;裂片3~5,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稀近卵形,基部楔形,稀近圓形,先端尖或漸尖,邊緣疏生不整齊大鋸齒,頂端裂片通常比下方者大;葉柄有翼。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扁球形;總苞片2列,內(nèi)列披針形,干膜質(zhì),與頭狀花序等長或稍短,外列披針形或倒披針形,比頭狀花序長,葉狀;花皆為管狀,黃色;柱頭2裂。瘦果扁平,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楔形,長4.5~9毫米,直徑約1.5~2.2毫米,邊緣有倒生小刺,兩面中央各只一條縱肋,兩側(cè)上端各有一向上的刺,刺上有細(xì)小的逆刺。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邊濕地、溝渠及淺水灘,亦生于路邊荒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p>
藥用價值
【化學(xué)成份】干草含揮發(fā)油(0.11%)、鞣質(zhì)(2.01%),木犀草素、本犀草素-7-葡萄糖甙等黃酮類。葉含維生素C約160毫克%。果實(shí)含油23.78%。
【藥理作用】全草浸劑予動物注射,有鎮(zhèn)靜、降壓及輕度增大心跳振幅的作用;內(nèi)服可利尿、發(fā)汗。
【性味】
苦甘,平。
①《本草拾遺》:味苦,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淡。
③《閩東本草》:性平,味苦甘。
【功能主治】
治氣管炎,肺結(jié)核,咽喉炎,扁桃體炎,痢疾,丹毒,癬瘡。
①《本草拾遺》:主亦白久痢,小兒大腹痞滿,丹毒寒熱。取根、莖煮服之。
②《本草圖經(jīng)》;主療血痢。
③《綱目》:治積年癬,天陰即癢,搔出黃水者,搗末摻之。
④《閩東本草》:養(yǎng)陰益肺,清熱解毒。治咳嗽喘息,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研末成搗汁。外用:研末撒或搗汁涂。
【附方】
①治氣管炎,肺結(jié)核:鮮狼把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白喉,咽喉炎,扁桃體炎:鮮狼把草三至四兩,加鮮橄欖六個,或馬蘭鮮根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咽喉腫痛:鮮狼把草五錢至一兩。加冰糖燉服。(《閩東本草》)
④治血?。豪前巡荻?,搗絞取汁一小升,納白面半雞子許,和之調(diào)令勻,空腹頓服之。若無生者,但收取苗陰干,搗為散,患痢者取散一方寸匕,和蜜水半盞服。(《本草圖經(jīng)》)
⑤治濕疹:鮮狼把草葉搗爛絞汁涂抹。(《福建中草藥》)
⑥治癬:狼把草葉研末,醋調(diào)涂。(《福建中草藥》)
【備注】本品與其同屬植物三葉鬼針草在四川地區(qū)均稱為豆渣草,并同等使用。三葉鬼針草在廣東、廣西為草藥金盞銀盤的主要品種,參見金盞銀盤條?! ?/p>
狼把草.植物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 狼把草
種拉丁名: BidenstripartitaL.
形態(tài)特征及分布
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葉對生,無毛,葉柄有狹翅,中部葉通常羽狀,3-5裂,頂端裂片較大,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上部葉3深裂或不裂。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徑1—3cm;總苞片多數(shù),外層倒披針形,葉狀,長1—4cm,有睫毛;花黃色,全為兩性管狀花。瘦果扁平,倒卵狀楔形,邊緣有倒刺毛,頂端有芒刺2,少有3-4枚,兩側(cè)有倒刺毛(圖72)。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于我國的各省區(qū);亞洲、歐洲、非洲北部以及大洋洲均有分布。
生物生態(tài)特征
在溫帶地區(qū),于5-6月出苗,一周左右即開始抽莖,7—8月開花,8-9月結(jié)實(shí),在亞熱帶地區(qū),4月下旬以后出苗,6-8月中旬分枝,8月中旬至9月孕蕾開花,9-10月結(jié)果并成熟,至11月中旬(降霜)以后枯死,其生育朋為150—195天。狼把草的種子繁殖能力較強(qiáng),一株正常發(fā)育的植抹可產(chǎn)種子數(shù)百至數(shù)千粒,瘦果干粒重約3.82g。種子體大而輕,具倒鉤刺,成熟后極易脫落,能借風(fēng)力、水流向外傳播。也能借粘附在動物和人體上進(jìn)行傳播。狼把草的成熱種子處于休眠狀態(tài)。經(jīng)過越冬,翌年才能發(fā)芽出苗,在土中的麥芽深度為2-4cm,深層不易發(fā)芽的種子,能保持發(fā)芽力達(dá)兩年之久。狼把草的再生力強(qiáng),下部莖稈極易生出大量的不定根?;壳o.枝的葉腋有腋芽,當(dāng)?shù)厣喜糠质軗p后,腋芽萌動生出新的再生枝.在生長期內(nèi),只要留茬適宜,刈割2-3次,不會影響再生。狼把草屬濕生性廣布植物。在溫帶、亞熱帶氣候下的濕生、淺水域條件均能生長。喜酸性至中性土壤,也能耐鹽堿,在東北松嫩平原草甸,鹽堿化較高的湖邊,經(jīng)常成為禾本科、莎草科、蓼科中某些濕生植物群落的亞優(yōu)勢種或優(yōu)勢種。狼把草常群生,或?yàn)閱蝺?yōu)勢種純?nèi)郝?,也以伴生種或亞優(yōu)勢種參與群落的組成?! ?/p>
飼用價值
狼把草在開花前,枝葉柔嫩多汁,無毛。但因稍有異味,畜禽多避而不食,經(jīng)切碎,蒸煮后,豬喜食,鵝、鴨、雞也采食,青干草或霜打后的枯草,可飼喂牛,羊,馬,駱駝。加工成干草粉,可做配合飼料的原料。狼把草的營養(yǎng)成分在干草中,粗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粗纖維含量較低,其籽實(shí)含有較高的粗脂肪和豐富的粗蛋白質(zhì),無毒,可作梢飼料利用(表72—1)。狼把草的能量價值,在雜類草中是較高的種。清除異味后,吏適宜羊、豬的利用(表72—2)。狼把草的株叢高大,分枝多,葉量大。在蕾期,鮮草的莖葉比為1:l.24。結(jié)果后,莖下部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并凋落。在以狼把草為優(yōu)勢的植物群落,開花期一次刈割,鮮草產(chǎn)量可達(dá)37.5-75t/ha。但由于它含有揮發(fā)油,具有異昧,其果實(shí)極易粘附在羊的身上,影響毛皮質(zhì)量,故降低了利用價值,僅是一種低等牧草。狼把草除可作飼用外,可怍綠肥植物用。據(jù)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編《中藥大辭典》載:狼把草的干草中含揮發(fā)油0.11%,含鞣質(zhì)2.01%,葉中含纖維素C160g/kg,果實(shí)含油率達(dá)23.78%,還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等黃酮類成分,故全草叮入藥,能養(yǎng)陰潤肺、清熱解毒。是一種有價值的補(bǔ)質(zhì)資源。
【染料用途】全草可提取黃色染料。
狼把草
[釋名]郎耶草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黑人發(fā),令人不老。又云:郎耶草:主赤白久痢,小兒大腹痞滿,丹毒寒熱。取根莖煮汁服。狼把草:主丈夫血痢,不療婦人。根:治積年疳痢。取草二斤,搗絞取汁一小升,納白面半雞子許,和勻,空腹頓服。極重者,不過三服。或收苗陰干,搗末,蜜水半盞,服一方寸匕??扇卷毎l(fā),治積年癬,天陰即癢,搔出黃水者,搗末摻之。
參看
|
關(guān)于“狼把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