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免费欧美精品,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大黃湯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目錄

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二: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5克

【制法】 上藥銼碎。

【功效與作用】 主腸癰少腹堅(jiān)硬,腫大如掌而熱,按之則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數(shù),汗出憎寒,其脈遲緊者來成膿,如脈數(shù)則膿已成。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溫服。以利下膿血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 《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二

外臺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大黃湯

【處方】 大黃6克 黃連6克(去毛)黃柏6克 梔子6克(擘)

【制法】 上四味,切。

【功效與作用】 主天行,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六七沸,納豉12克,蔥白7莖,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 服藥期間,忌豬肉、冷水。

【摘錄】 《外臺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

素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卷中:大黃湯

【處方】 大黃10克

【制法】 上藥細(xì)銼。

【功效與作用】 主久痢不愈,膿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 用好酒300毫升,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230毫升,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后服芍藥湯和之。

【摘錄】 《素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卷中

《經(jīng)驗(yàn)女科》:大黃湯

【處方】 大黃、枳殼。

【功效與作用】 胎前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經(jīng)驗(yàn)女科》

醫(yī)方簡義》卷四:大黃湯

【處方】 生錦紋大黃8錢,生石膏3錢,銀花4錢,栝樓子6錢,桔梗2錢,焦梔子3錢,牛蒡子(炒)3錢,蘇子2錢,連翹2錢,射干8分(即烏扇)。

【功效與作用】 通便泄熱。主喉癥火毒太甚,壯熱痰盛,胸痞便秘,咽痛水漿不入,危在旦夕者。

【用法用量】 加竹瀝1盞,姜汁3匙,青果2枚(打取汁),沖入,徐徐呷下。得吐出膠痰數(shù)碗,痰出便通,可轉(zhuǎn)危為安。

【摘錄】 《醫(yī)方簡義》卷四

外科學(xué)講義》: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穿山甲3錢,川厚樸3錢,白芷3錢,大楓子仁3錢,花椒3錢,甘草3錢。

【功效與作用】 楊梅瘡。

【用法用量】 水煎,和酒1杯服。令毒氣從大便出,7日全愈。

【摘錄】 《外科學(xué)講義》

普濟(jì)方》卷三○七:大黃湯

【處方】 牛膝、大青草、下馬草、胡麻草、鐵掃草、將軍草(如無,用雄黃少許)、槐花頭、淡竹葉、小青等分。

【功效與作用】 毒蛇傷。

【用法用量】 上同搗汁,用煮酒調(diào)服。將針破傷處,用蔥鹽湯洗凈,將藥滓敷瘡口。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七

《普濟(jì)方》卷二八四: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木鱉仁半兩,甘草節(jié)2錢半。

【功效與作用】 宣熱拔毒。主癰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入少酒煎。

【摘錄】 《普濟(jì)方》卷二八四

《普濟(jì)方》卷一一九:大黃湯

【處方】 川大黃2兩,山梔子仁1兩,樸消2兩,連翹2兩,薄荷2兩(去枝根梗),甘草1兩,干葛2兩,赤芍藥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大人小兒五臟積熱,煩躁多渴,唇裂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jié)硬,口舌生瘡;陽明證傷寒發(fā)狂,見鬼譫語,大小便秘;一切風(fēng)塞。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竹葉7片,蜜3匙,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一一九

《普濟(jì)方》卷七十四:大黃湯

【處方】 大黃(炒令香)1兩,細(xì)辛(去苗)1兩,甘草(炙)1兩,黃芩1兩(去黑心),芍藥2兩,青州棗(去核),淡竹葉1分。

【功效與作用】 赤眼腫痛

【用法用量】 方中青州棗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七十四

脈因證治》卷下:大黃湯

【處方】 大黃(煨)、皂角、甘草(炙)。

【功效與作用】 瘰疬,癭瘤,結(jié)核

【用法用量】 水煎服。外以麝香、瓜蔞仁敷之。

【摘錄】 《脈因證治》卷下

《直指》卷四:大黃湯

【處方】 木香半兩,大黃半兩,黑豆1兩,升麻3分。

【制法】 上銼。

【功效與作用】 腳氣風(fēng)熱,煩悶發(fā)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烏梅2個,新水煎服。

【摘錄】 《直指》卷四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分,柴胡(去苗)1分,防風(fēng)(去叉)1分,甘草(炙)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腦熱,鼻干無涕。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放溫,食后、臨臥各1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普濟(jì)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49枚,虻蟲(去翅足,微炒)30枚,水蛭糯米內(nèi)炒,候米黃,即去米)3枚。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不利,結(jié)積無子。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酒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注意】 如無結(jié)積,不可服。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

《鬼遺》卷三:大黃湯

【別名】 五利湯、五利大黃湯

【處方】 大黃3兩,梔子50個,升麻2兩,黃芩3兩,芒消1兩。

【制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癰疽,發(fā)背,時毒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shí)數(shù);年四十已,還強(qiáng)壯,常大患熱癰無定處,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五利湯(《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黃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升麻升舉清陽于上,消、黃蕩滌熱毒于下,黃芩、梔子兼清表熱,從滲道而泄也。

【臨床應(yīng)用】 時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腫,發(fā)熱口干,脈洪實(shí)而便秘,此三陽蘊(yùn)熱癥也。必舍時從癥治之,以五利大黃湯一劑便行二次,赤腫稍退,內(nèi)熱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湯二服,腫消而病愈。此為用寒遠(yuǎn)寒之意也。

【摘錄】 《鬼遺》卷三

《鬼遺》卷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2兩,牡丹3兩,芥子半升,消石3合,桃仁50枚(去皮,炒,切之)。

【功效與作用】 腸癰之為病,診小腹腫痞堅(jiān),按之則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堅(jiān)大如掌,熱,小便欲調(diào),時色色汗出,時復(fù)惡寒。其脈遲堅(jiān),未成膿者;腸內(nèi)生癰,腹痛,小便數(shù)似淋,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或連臍生瘡。腸癰初起,小腹隱痛,小便淋澀,小腹堅(jiān)硬如掌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合,煮取1升,分為兩服,膿下;無者,下血大良。

【注意】 脈數(shù)膿成,不可服此方。

【摘錄】 《鬼遺》卷三

方出《韓氏醫(yī)通》卷下,名見《金匱翼》卷七:大黃湯

【處方】 黃連(茱萸炒)、木香各等分,生大黃加倍。

【功效與作用】 五痢。

【用法用量】 《金匱翼》引本方用川黃連吳茱萸炒)一兩,廣木香一兩,大黃(酒浸,炒)二兩。

【摘錄】 方出《韓氏醫(yī)通》卷下,名見《金匱翼》卷七

《圣惠》卷三十八:大黃湯

【處方】 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前胡半兩(去蘆頭),當(dāng)歸半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蔥白2兩半(切),豉1合,生姜半兩。

【制法】 上銼細(xì),和勻。

【功效與作用】 乳石發(fā)動,大腸壅滯,心膈痞滿,腹痛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三十八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半兩,水蛭(米炒黃)1分,木通半兩(銼)。

【制法】 上4味,除桃仁外,為粗末,加桃仁同研令勻。

【功效與作用】 傷寒,內(nèi)有瘀血,大便不利,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九: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碎,醋炒)2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桑根白皮(炙黃色,銼)2兩。

【功效與作用】 水腫。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用水3盞,藥5錢匕,加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9分,去滓,入白餳1匙頭,更煎1沸,溫服,每日3次。利小便3-5升即愈。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九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四:大黃湯

【處方】 大黃(生)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折,血瘀不散。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四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2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兩,牡丹皮1兩,紫葳凌霄花是也)1兩,虻蟲(去翅足,炒)1兩,甘草(炙)1兩,水蛭(炒)半兩,代赭(別研)半兩,干姜(炮)半兩,細(xì)辛(去苗葉)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4兩,麻仁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經(jīng)年月水不通,胞中有風(fēng)冷。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黃用量原缺。

【注意】 取下惡物后避風(fēng)。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碎,醋少許炒)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熟干地黃(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吳茱萸(浸洗,焙干,炒)1分,雄黃(研)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中風(fēng)角弓反張,不得俯仰,筋脈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羊脂1棗大,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半,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干姜(炮)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1分,當(dāng)歸(切,焙)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白術(shù)半兩,桔梗(微炒)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暴冷,洞泄注下,或乳冷結(jié)不消,或吐下嘔逆,及赤白利下。若中乳,或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為霍亂者。

【用法用量】 一二百日兒每用1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分3次溫服;2-3歲兒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午后各1次。

若已服諸利藥,胃中虛冷,大下如水,干嘔眼白者,可去大黃。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普濟(jì)方》卷三八六:大黃湯

【處方】 麝香3株(別研),大黃4分,甘遂3分,石膏3分,黃芩3分,甘草3分,青木香3分,前胡4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咳腫,壯熱有實(shí)。

【用法用量】 水7升,煮1升合,每服3合,日4服,夜3服。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八六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分,黃芩(去黑心)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吐血。

【用法用量】 3-4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加黑豆30粒,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肘后方》卷五:大黃湯

【別名】 大黃散、升麻湯

【處方】 大黃2兩,甘草2兩,炙黃芩2兩,升麻2兩,梔子100枚。

【功效與作用】 發(fā)背上初欲腫,熱毒生,五臟壅滯。

【用法用量】 大黃散(《圣惠》卷六十一)、升麻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摘錄】 《肘后方》卷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大黃湯

【別名】 大黃散

【處方】 大黃(銼,炒)半兩,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樸消(別研)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黃耆(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大黃散(《普濟(jì)方》卷○五)。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

《千金》卷十一:大黃湯

【處方】 大黃半兩,茯苓半兩(一本作黃芩),烏賊骨2枚,皂莢6枚(如豬牙者),甘草(如指大者)1尺,芒消(如雞子)1枚。

【功效與作用】 蛇癥,蛇瘕。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3沸,去滓納消。適寒溫,盡服之。10日劑,作如上法,欲服之宿勿食,平旦服,當(dāng)下病根也。

【注意】 忌海藻菘菜等。

【摘錄】 《千金》卷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梔子仁半兩,犀角屑半兩,栝樓根2兩,升麻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疏利毒氣。主乳石發(fā)動,癰疽發(fā)背。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1盞,濾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半兩,黃連(去須)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心神煩躁,壯熱狂言,毒氣伏留于胸膈。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竹葉10片,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方》:大黃湯

【處方】 大黃5兩,滑石2兩,龍骨2兩,當(dāng)歸2兩,芍藥2兩,黃芩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人參2兩,青石脂2兩,牡蠣(煅)2兩,石膏2兩。

【制法】 上為粗末,囊盛。

【功效與作用】 五癇吐痢,寒熱不乳。

【用法用量】 5歲以下加大棗5枚,水8合,煮5合,撮藥湯中煮3沸,絞滓,先食盡服。有乳痰即吐宿乳,若下宿乳當(dāng)止。中風(fēng)汗出(疒丂)痛,服后安臥衣蓋。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方》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張文仲引許推然方(見《外臺》卷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半兩,黃連半兩,黃柏半兩,梔子半兩。

【功效與作用】 除六經(jīng)之熱。主傷寒5-6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用法用量】 水8升,煮6-7沸,納豉1升,蔥白7莖,煮取3升,分服。

【注意】 忌豬肉、冷水。

【摘錄】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張文仲引許推然方(見《外臺》卷三)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大黃湯

【處方】 大黃12分,柴胡12分,甘草(炙)12分,生姜12分,升麻7分,知母7分,黃芩7分,大青5分,石膏10分,芍藥6分,枳實(shí)(炙)6分。

【功效與作用】 小兒結(jié)實(shí),壯熱頭痛,自下。

【用法用量】 以水4升合,煮取1升合,分為4服。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外臺》卷四引《必效方》:大黃湯

【別名】 大黃散

【處方】 大黃3兩(切),芒消2兩。

【功效與作用】 急黃疸。

【用法用量】 大黃散(《普濟(jì)方》卷一九五)。

【摘錄】 《外臺》卷四引《必效方》

《備急方》引蔣家方(見《外臺》卷五):大黃湯

【處方】 大黃3兩,常山3兩,升麻3兩,甘草(炙)3兩。

【制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患瘴熱實(shí),兼吐利者。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服,發(fā)前盡服。任取吐利。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摘錄】 《備急方》引蔣家方(見《外臺》卷五)

《千金翼》卷二十二:大黃湯

【處方】 大黃3兩,麥門冬1兩(去心),梔子14枚(擘),黃芩2兩,芒消2兩,甘草(炙)2兩。

【功效與作用】 石發(fā),煩熱脹滿,身生瘡,年月深久,治不愈,虛熱生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合,分為5服。得下止。

【摘錄】 《千金翼》卷二十二

《千金翼》卷十七: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芒消1兩,莽草2兩,黃芩2兩,蒺藜子半升(一方有黃連)。

【功效與作用】 頭面風(fēng)瘙腫癢。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7升,煮取3升半,去滓;納芒消令烊,以帛搨腫上數(shù)百遍,日5夜3。

【注意】 勿令近眼。

【摘錄】 《千金翼》卷十七

《千金翼》卷六: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黃芩1兩,當(dāng)歸1兩,芍藥1兩,芒消1兩,甘草(炙)1兩,桃仁30枚,杏仁30枚(去皮尖)。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惡露不行。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納芒消令烊,分為4服。法當(dāng)下利。利若不止,作白粥飲1杯暖服;去1炊久,乃再服。

【摘錄】 《千金翼》卷六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見《三因》卷十四:大黃湯

【別名】 單煮大黃湯

【處方】 大黃。

【功效與作用】 宣熱拔毒。主癰疽,大便秘結(jié),熱盛脈數(shù)者,熱毒蓄于內(nèi);脈實(shí)沉而數(shù),膏粱食肉之輩,大腑秘者。

【用法用量】 單煮大黃湯(《外科精要》卷中)。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見《三因》卷十四

《千金》卷十五:大黃湯

【別名】 三物湯

【處方】 大黃1兩,甘草1兩,麥門冬1兩。

【功效與作用】 少小下痢,苦熱不食,傷飽不乳。

【用法用量】 三物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注意】 所稟偏燥者宜之,若兒肥,痰多滑脫,殊非所宜。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大黃滌除積熱,麥門冬滋培氣化,甘草調(diào)和中氣。

【摘錄】 《千金》卷十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2兩,黃連(去須)2兩,石膏(研)2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銼)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半夏(湯洗,去滑盡)1兩,山梔子仁7枚。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乳石發(fā),目昏赤痛,不睹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3盞,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盞半,去滓,早、晚分3次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梔子仁1兩,茯神(去木)1兩半,生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犀角(鎊)1兩半,旋覆花1兩半。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眼暴赤熱痛

【用法用量】 以水6盞,煎至3盞,下芒消1兩,再煎至2盞,去滓,食后分3次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生用)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1兩,桂(去粗皮)半兩,生干地黃(焙)1兩,郁李仁(去皮,研)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瘀不消,及撲損血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地膚草1兩,豬苓(去黑皮)1兩,知母(微炒)1兩,芍藥1兩,枳實(shí)(去瓤,麩炒)1兩,升麻1兩,木通(銼)1兩,甘草(炙)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妊娠子淋,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2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七: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黃芩(去黑心)3分,知母(焙)3分,芍藥3分,梔子仁3分,枳實(shí)(去瓤,麩炒黃)半兩,細(xì)辛(去苗葉)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8歲以上熱結(jié)痰實(shí),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竹葉10片,同煎至6分,去滓,分溫3服,早、晚各1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七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碎,微炒)1兩,樸消1兩,當(dāng)歸(微炙)1兩,芍藥1兩,芎?1兩1分,桂(去粗皮)2兩半,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煙出,如此7遍)1兩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來腹痛,臍下堅(jiān)硬,積血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血行即止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5兩,滑石3兩半,芒消(研)1兩,桑根白皮(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數(shù)十年痔,下血如雞肝,肛邊結(jié)核如鼠乳,肛中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6錢匕,以酒1盞,水1盞,加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微利1-2行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大黃湯

【處方】 大黃3錢,樸消3錢。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瀉毒氣。主發(fā)背潰后。

【用法用量】 水1盞,濃煎熱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七: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1兩,芒消(研)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黃柏(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口糜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加蜜半匙,酥少許,細(xì)呷含咽。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七

《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3兩,枳殼(去瓤,麩炒)3兩,芍藥3兩,山梔子仁2兩,黃芩(去黑心)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眼暴熱痛,眥頭腫起。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臨臥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三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菊花1兩,梔子仁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時氣病后,風(fēng)毒眼熱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溫服。得利即止。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半兩,當(dāng)歸半兩,生干地黃(焙)半兩,芎?半兩,葛根(銼)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紫葳根(凌霄花根是也,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兩,山梔子仁1兩,地骨皮1兩,黃連(去須)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丹石熱毒上攻,目生翳,心躁,面赤,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臨臥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千金翼》卷六: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黃芩1兩,甘草(炙)1兩,蒲黃半兩,大棗30枚(擘)。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余疾,有積血不去,腹大短氣,不得飲食,上沖心胸,時時煩憒逆滿,手足煩疼,胃中結(jié)熱。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清朝服。至日中當(dāng)利。若下不止,進(jìn)冷粥半升即止;若不下,與少熱飲自下。人羸者半之。

【摘錄】 《千金翼》卷六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大黃湯

【處方】 大黃(蒸過)。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目熱痛暴腫。

【用法用量】 每用5錢匕,水2盞,漬之1宿,明旦絞汁服之。以利為度。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腳氣治法總要》卷下:大黃湯

【處方】 紅雪(研)1兩,大黃(銼)1兩,木香(銼)2兩,黑豆2兩。

【功效與作用】 腳氣,大便秘澀,服諸藥不通,風(fēng)毒攻心,氣悶心欲狂,熱悶口干,喉中如火生,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煎取8合,將藥汁浸大黃1炊久,去滓,不限早晚,分3次溫服。以通為度。

【摘錄】 《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龍膽半兩,郁金半兩,黃柏半兩,甘草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肝經(jīng)邪熱攻眼,赤澀腫痛,畏日羞明。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竹葉7片,同煎至6分,去滓放溫,食后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4兩,梔子仁(炒)4兩,升麻2兩,前胡(去蘆頭)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榮衛(wèi)否澀,蘊(yùn)熱不散,腹中煩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五: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微炒)3分,前胡(去蘆頭)3分,半夏(湯洗7遍,炒)3分,人參3分,黃芩(去黑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香半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中焦熱實(shí)閉塞,關(guān)格不通,吐逆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五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大戟(銼,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遂(炮)1兩,黃芩(去黑心)1兩,芫花(醋拌炒焦)半兩,蕘花(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骨極,色黑痛,隱曲膀胱不通,小便壅塞,四肢滿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破),煎至1盞,去滓,溫分服,空心、日午各1。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碎,醋拌炒干)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3分甘遂(微炒)1兩,茅根(銼)1兩,黃連(去須)1兩,貝母(炮,去心)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水蠱,大小便不通,急脹壅塞。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2兩,芍藥2兩,桂(去粗皮)1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半,甘草(炙)1兩,訶黎勒(微煨,去核)1兩,防葵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痃氣急痛,日漸黃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下樸消1字,攪勻溫服,空心、日晚各1次。以利下爛肉血為驗(yàn)。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一: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木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厭黃。病人四肢煩疼,手足無力,吐逆不下飲食,漸漸瘦弱。

【用法用量】 先烙玉泉及灸三十壯,次烙口中黑脈曲池,灸里廉后心百壯。如未愈,宜服本方。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大黃湯

【處方】 大黃(生)半兩,甘草(炙,銼)1分,常山(銼)1分,桂(去粗皮)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間日瘧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未發(fā)前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八:大黃湯

【處方】 大黃(細(xì)銼,微炒)3分,木通(銼)3分,木香1分,升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白茅根(銼)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狂言欲走,大小便不通,腹痛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蔥白5寸,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八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七: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白術(shù)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大腹皮(銼)1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樸消(研)半兩,牽牛子(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食毒,心腹脹滿,時復(fù)嘔吐,憎寒,不下食,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七

《外臺》卷三十五引《備急方》:大黃湯

【處方】 甘草(炙)1兩,大黃1兩,甘皮1兩,當(dāng)歸1兩,細(xì)辛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少小二十五癇。

【用法用量】 以指撮,著水1升,煮取2合。一歲兒服1合,每日2次。

【摘錄】 《外臺》卷三十五引《備急方》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4兩,麻黃(去根節(jié))2兩,旋覆花2兩,甘草(炙,銼)1兩,山梔子仁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眼風(fēng)腫熱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入樸消末半錢匕,食后服,臨臥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外臺》卷二十一引謝道人方:大黃湯

【處方】 大黃4兩,芍藥5兩,細(xì)辛4兩,甘草(炙)4兩,黃芩2兩。

【功效與作用】 兩眼痛。眼赤腫痛。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為3次溫服。

【摘錄】 《外臺》卷二十一引謝道人方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大黃湯

【處方】 大黃4分,升麻2分,芍藥3分,竹葉(切)5合,甘草1分,細(xì)辛半分,杏仁20個(麩炒,去皮尖)。

【制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百日兒結(jié)實(shí)痰多,自下。

【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煮6合,為3服。如兒未百日,用藥量多少。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續(xù)本事》卷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生姜自然汁半盞,炙大黃令干,又淬入姜汁中,如此淬盡,切,焙,為末)。

【功效與作用】 冷涎翻胃。其候欲發(fā)時先流冷涎,次則吐食。

【用法用量】 上每服2錢,加陳米1撮,蔥白2莖,水1大盞,煎至7分,先食蔥白,次服其藥。不10日去根。

【摘錄】 《續(xù)本事》卷三

《保命集》卷中:大黃湯

【別名】 將軍飲、酒煎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

【制法】 上細(xì)銼。

【功效與作用】 痢疾,膿血稠粘,里急后重,腹痛,一脈實(shí)。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便血,身熱,脈勝。痢初作及久不愈,或脈實(shí)。休息痢。濕熱痢表邪者。

【用法用量】 將軍飲(《古今醫(yī)鑒》卷五)、酒煎大黃湯(《癥因脈治》卷四)。

【各家論述】 《玉機(jī)微義》:此乃陽明經(jīng)蕩滌邪熱之藥,用酒煎者,欲其上至頂巔,外徹皮毛也。

【摘錄】 《保命集》卷中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碎,微炒)1兩,人參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桂(去粗皮)3分,羌活(去蘆頭)3分,枳殼(去瓤,麩炒黃)3分,當(dāng)歸(微炙)3分,芎?3分,瞿麥穗3分,檳榔(銼)3枚,芍藥,吳茱萸(微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 方中芍藥用量原缺。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錢半,甘草(炙,銼)1分,桑根白皮(炙,銼)3分,蔥白(并根)3莖。

【功效與作用】 肺熱,久咳嗽,涕唾多。

【用法用量】 上銼,如麻豆大,童便1盞半,同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方出《金匱》卷下,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一二:大黃湯

【處方】 大黃1兩(切,浸,湯成下),緋帛如手大(燒灰),亂發(fā)如雞子大(燒灰用),久用炊單布1尺(燒灰),敗蒲1握(3寸),桃仁49個(去皮尖,熬),甘草如中指節(jié)(炙,銼)。

【功效與作用】 利大便,散風(fēng)活血。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墜馬及一切筋骨損,腹中有驚風(fēng)瘀血,煩悶,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古方選注》引作“敗蒲煎”。

【各家論述】 《古方選注》:馳騁之時,陽鼓于上,卒然而墜,傷在于首,病頭脹頸粗,發(fā)熱體痛,故其所治有不同于平常跌撲所傷者。方中多用陳敗之物,取其伏陽行瘀也。敗蒲席須作帆之蒲,惟鄉(xiāng)船中嘗以為臥具者佳,借其精神所憑,可以伏陽,且陳蒲可逐上焦瘀血;炊單布久蒸,則受湯熟之氣、可以化陽自熄,退腫除陳;亂發(fā)療驚安神;緋帛行瘀搜傷;大黃、桃仁、甘草,即桃仁、調(diào)胃承氣二湯之義,用以掃除三焦瘀;外用敗蒲沐浴,以逐肌肉筋骨之瘀,內(nèi)外兼治。

【摘錄】 方出《金匱》卷下,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一二

醫(yī)心方》卷十五引《鬼遺》:大黃湯

【處方】 大黃2兩,黃芩1兩,白蘞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癰疽臭爛。

【用法用量】 以水1升合,煮1沸,絞去滓,適冷暖以洗瘡,每日遍。

【摘錄】 《醫(yī)心方》卷十五引《鬼遺》

《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古今錄驗(yàn)》:大黃湯

【處方】 大黃2兩半,黃芩2兩,黃柏2兩,半夏2兩,細(xì)辛2兩,生地黃2兩,虎掌1兩半,菵草1兩半。

【功效與作用】 婦人、男人陰蝕,及膿血不禁,男子莖盡入腹。

【用法用量】 以新汲井水1斗,煮取3升。洗瘡。若陰里病,取練沾湯中,著陰道中,時復(fù)易,半日久佳。

【摘錄】 《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古今錄驗(yàn)》

《千金》卷三:大黃湯

【處方】 大黃3兩,當(dāng)歸3兩,甘草3兩,生姜3兩,牡丹3兩,芍藥3兩,吳茱萸1升。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惡露不盡,妊娠墮胎后,血不出。

【用法用量】 加人參二兩,名“人參大黃湯”。

【摘錄】 《千金》卷三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3兩,黃連(去須)2兩,甘草(炙,銼)2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乳石發(fā)動,上氣熱實(shí),心腹?jié)M,小便赤,大便不利,痞逆沖胸,口焦燥,目赤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納芒消1錢匕,再煎2-3沸,溫服,早晨、近晚各1次。通利即愈。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芍藥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大麻仁半升(別研,每服旋入1合)。

【制法】 上藥除麻仁外,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乳石發(fā)動,熱結(jié),小便淋澀,小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3盞,加麻仁1合,同煎至1盞半,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1服,日午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

《千金》卷五:大黃湯

【別名】 干姜湯

【處方】 大黃3銖,人參3銖,細(xì)辛3銖,干姜3銖,當(dāng)歸3銖,甘皮3銖。

【功效與作用】 少小風(fēng)癇,積聚腹痛。

【用法用量】 干姜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一)。方中甘皮,《圣濟(jì)總錄》作“甘草”。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下所治少小風(fēng)癇,明是木邪內(nèi)盛,乘克中土,殊非外風(fēng)襲入之謂。故于理中方內(nèi)除去白術(shù)之滯、甘草之緩,但取參、姜,參人細(xì)辛以散內(nèi)盛之風(fēng),當(dāng)歸以調(diào)紊亂之血,甘皮以豁壅遏之痰,大黃以滌固結(jié)之積,與黃龍湯同一手筆。彼以病氣盤錯,胃氣傷殘,雖用消、黃,徒增脹滿,必藉人參大力以鼓蕩練之威;此以孩提血?dú)馕磳?shí),不勝病氣留連,雖宜大黃迅掃,必兼參、姜溫散,可無傷中之虞。然此僅堪為智者道,難使庸俗知也。

【摘錄】 《千金》卷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一:大黃湯

【處方】 大黃(碎銼,炒令香熟)1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栝樓根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參半兩,赤石脂半兩,麻黃(去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半兩,牡蠣粉(微炒)半兩,紫石英(碎)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諸種風(fēng)癇,吐痢寒熱百病,不食。

【用法用量】 7-8歲兒每服2錢匕,水1盞,加大棗3枚(擘),同煎至5分,去滓,1日-5服,帶熱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一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三六七:大黃湯

【處方】 大黃12銖,牡蠣12銖,龍骨12銖,栝樓根12銖,甘草12銖,桂心12銖,赤石脂6銖,寒水石(如無,以樸消代之)6銖。

【功效與作用】 少小中風(fēng),狀如欲絕。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升,納藥半兩,煮再沸,絞去滓,半歲兒服如雞頭子大1枚,大兒盡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藥無毒,可每日服。

有熱,加大黃;不汗,加麻黃。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三六七

《千金》卷五:大黃湯

【處方】 大黃半兩,甘草半兩,芒消半兩,桂心8銖,石膏1兩,大棗5枚。

【功效與作用】 小兒傷寒,肉中久挾宿熱,瘦瘠,熱進(jìn)退,休作無時。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每服2合。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肉中久挾宿熱,故用大棗引消、黃、甘、石入于營分,然非桂心,無以散之。

【摘錄】 《千金》卷五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fēng)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dǎo)劑、驅(qū)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fēng)劑開竅劑、補(bǔ)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diǎn)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guān)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guān)電子書

關(guān)于“大黃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