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青葙子 | 中藥圖典 |
青葙子 Qīnɡ Xiānɡ Zǐ |
|
---|---|
![]() |
|
別名 | 野雞冠花、狗尾花、狗尾莧、草決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野雞冠花子、牛尾巴花子 |
功效作用 | 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熱目赤,眼生翳膜,視物昏花,肝火眩暈。 |
英文名 | SEMEN CELOSIAE |
始載于 | 《神農本草經》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涼 |
藥味 | 苦 |
目錄 |
名稱
青葙、青葙子
Semen Celosiae
(英)Feather Cockscomb Seed
別名 野雞冠花、雞冠莧、狼尾花、大尾雞冠花、草決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
科屬: 莧科,青葙屬。
來源 為莧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種子?! ?/p>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達1m。莖直立,綠色或帶紅紫色,有縱條紋。葉互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9cm,寬1~3cm。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質,淡紅色,后變白色,苞片3;花被片5;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杯狀;子房上位,柱頭2裂。胞果卵形,蓋裂。種子扁圓形,黑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平原或山坡;有栽培,幾遍全國。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物或摘取果穗,曬干,收集種子。全草曬干備用?! ?/p>
性狀
種子扁圓形,少數圓腎形,直徑1~1.5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中間微隆起,側邊微凹處有種臍。種皮薄而脆。無臭,無味。
性味 性微寒,味苦?! ?/p>
功能主治
種子: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熱目赤、眼生翳膜、視物昏花、肝火眩暈。
全草: 清熱利濕?! ?/p>
其它名稱
草決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和豐富的硝酸鉀,尚含煙酸。 種子含脂肪油約15%,淀粉30.8%,煙酸及豐富的硝酸鉀。并分得β-谷甾醇 、棕櫚酸膽甾烯酯、3,4-二羥基苯甲醛、對羥基苯甲酸、3,4-二羥基苯甲酸、正丁基-β-D-果糖甙和蔗糖。
性狀:種子呈扁圓形,中心較邊緣厚,直徑O.1-0.15cm,厚O.05-0.1cm。表面光滑,色黑有光澤,側面有一微凹的臍點,子外形似雞冠花子,種皮薄而脆,易破碎,內面白色。氣微臭,味微苦。
功能主治:治目赤腫痛,障翳,高血壓,鼻衄,皮膚風熱瘙癢,疥癩。1,清肝明目:主要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目生翳膜,視物昏暗。2,本品還可用于肝火型高血壓。
用法及用量:內服:煎湯,3~5錢。
用藥忌宜:《本草備要》:“瞳子散大者忌服?!?/p>
是否醫(yī)保用藥:醫(yī)保
是否非處方藥:處方
其它:本品清泄肝火之力較強,且能擴散瞳孔,故肝腎陰虛之目疾及青光眼患者忌用?! ?/p>
臨床應用
1.青葙湯(《中藥臨床應用》)治慢性葡萄膜炎:青葙子15g,元明粉(沖)4.5g,酸棗仁12g,密蒙花、決明子各9g,茯苓12g,白扁豆15g。水煎服。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為君藥。
2.青葙子丸(《證治準繩*類方》)治肝心毒熱,丁翳入黑睛,兼治內外一切眼?。呵噍僮印?a href="/w/%E8%93%9D%E5%AE%9E" title="藍實">藍實、枳實(炒)、炒大黃、菊花、炙甘草各60g,草決明、黃連、茺蔚子、細辛、麻黃、車前子各45g,鯉魚膽、雞膽(陰干)各1枚。羚羊角90g。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后茶水送下,每日3次。方中青葙子清肝熱,明目退翳,為君藥。
3.八子丸(《醫(yī)部全錄*目門》)治風毒氣眼,翳膜遮睛,不計久新,及內外障眼:青葙子、車前子、五味子、枸杞子、地膚子、茺蔚子、決明子、葶藶子(炒)、麥冬(去心)、細辛(去苗)、官桂(去粗皮)、生地黃,赤茯苓、澤瀉(去土)、防風(去叉)、黃芩(去黑心)各30g,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茶清送下,溫米飲亦得,日3次。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為君藥?! ?/p>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青葙子治眼,與決明子、莧實同功,《本經》雖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決明,主唇口青,則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竅,唇口青者,足厥陰經之證,古方除熱亦多用之,青葙子之為厥陰藥,又可知矣,況用之治目,往往有驗,尤可徵。
2.《本經逢原》:青葙子,治風熱目疾,與決明子功同。其治風瘙身癢,皮膚中熱,以能散厥陰經中血脈之風熱也。
3.《本草正義》:青葙,即雞冠花之同類。其子苦寒滑利,善滌郁熱,故目科風熱肝火諸癥統(tǒng)以治之。
4.《神農本草經》:療唇口青。
5.《藥性論》:治肝臟熱毒沖眼,赤障、青盲、翳腫。主惡瘡疥瘙,治下部蟲瘡。
6.《日華子本草》:治五臟邪氣,益腦髓,明耳目,鎮(zhèn)肝,堅筋骨,去風寒濕痹。
7.《滇南本草》:明目。治淚澀難開,白翳遮睛。
8.《本草原始》:除心經火邪。
9.《會約醫(yī)鏡》:去風熱?! ?/p>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忌積水,低洼地不宜種植。
栽培技術 用種于繁殖。應選穗長、分枝多、產量高的植株采種子作種用。青葙與雞冠花易雜交,顯著影響產量,故留種應注意與雞冠花隔離種植,以保證純種。種子發(fā)芽率70%~80%,發(fā)芽適溫為25℃,在20~30℃內發(fā)芽良好。春播3~4月,開1.3m的畦,條播,按行距30cm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0.5cm,稍加鎮(zhèn)壓,澆水。每1hm2用種量4.5~6.0kg。穴播,按行株距各約25cm開穴,深5~6cm,做到穴淺底平,施人畜糞水后,拌少量火灰,作成種子灰,勻撒穴里,再蓋火
灰一層。每1hm2用種量3.75kg。
田間管理 出苗后,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苗高4~7cm
時,松土除草;第2次在苗高17cm左右時,淺薅除草,并進行勻苗、補苗,每穴苗3~4株;第3次在初現(xiàn)花時進行,結合培土,防止倒伏。在每次中耕除草后,結合追肥,施人糞尿、硫酸按、過磷酸鈣。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蚜蟲等。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種子扁圓形,中央微隆起,直徑1-1.8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于擴大鏡下觀察,可見網狀紋理,側邊微凹處為種臍。
種子易粘手,種皮薄而脆,胚乳類白色。氣無,味淡。(圖2)
以粒飽滿、色黑、光亮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黑灰色。①種皮表皮細胞暗棕紅色。斷面現(xiàn)類方形,徑向27-56μm,切向約至35μm,外壁色深,極厚,具垂直或稍斜向的條狀增厚,徑向壁稍厚,彎曲;表面觀細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15-37μm,具致密網狀增厚紋理。②種皮內表皮細胞多角形,具細密平行的角質紋理。另有色素層細胞、胚乳細胞及草酸鈣方晶。(圖3)
藥物應用鑒別
青葙、青葙子、青葙子,皆苦寒,能清熱,均入肝經。但青葙長于殺蟲,止血;青葙子長于涼血,青葙子長于祛風熱。
參看
|
關于“青葙子”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