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血草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鼻血草 | 中藥圖典 |
鼻血草 Bí Xiě Cǎo |
|
---|---|
別名 | 紅活美、滇荊芥、土荊芥、小薄荷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用于吐血,鼻出血,麻風(fēng),皮膚瘙癢,疥瘡。 |
英文名 | Axillary Balm, Herb of Axillary Balm |
始載于 | 《四川常用中草藥》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平 |
藥味 | 苦、澀 |
【簡介】唇形科滇荊芥屬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M. parviflora Benth. non. Salisb.],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曬干。
【性味與歸經(jīng)】苦、澀,平。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用于吐血,鼻出血,麻風(fēng),皮膚瘙癢,疥瘡。
【用法與用量】1~2兩。
補(bǔ)充如下: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滇荊芥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滇荊芥,又名:蜜蜂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體被柔毛。莖直立,四方形,略帶紫色。單葉對生;葉片紙質(zh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5厘米,邊緣有鈍鋸齒。輪傘花序或總狀花序,腋生,具花3~5朵,白色或淡黃色;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萼長鐘形,萼管狹,2唇形,上唇3齒,下唇2齒,較上唇的齒狹而尖;花冠彎曲,2唇形,上唇直立,凹入,下唇擴(kuò)展,3裂,內(nèi)面疏生白毛;雄蕊4;花柱短,2裂。小堅(jiān)果廣卵形,平滑?;ㄆ?~7月。果期8~9月。
生于低山區(qū)的山坡向陽處草叢中。分布我國西南部至東部。
【采集】夏、秋季采,曬干。
【化學(xué)成分】Melissa屬植物的葉含鞣質(zhì)約5%,又含揮發(fā)油。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性微溫,味澀苦。"
【功用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治風(fēng)濕麻木,大麻風(fēng),吐血,鼻出血,皮膚瘙癢,瘡疹,癲癥,崩帶。"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鼻血草”條目 http://m.31365zzz.com/w/%E9%BC%BB%E8%A1%80%E8%8D%89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鼻血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