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免费欧美精品,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連翹散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目錄

外科正宗》卷二:連翹散

【處方】 連翹 葛根 黃芩 赤芍 山梔 桔梗 升麻 麥門冬 牛蒡子 甘草 木通各2.4克

【功效與作用】 清熱祛痰,宜肺利咽。治痰熱蘊(yùn)于膈上,咽喉腫痛胸膈不利,咳吐痰涎,舌干口燥。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竹葉20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shí)服。

【摘錄】 《外科正宗》卷二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連翹散

【別名】 清肺散

【處方】 連翹7分,川芎7分,白芷7分,片芩7分,桑白皮7分,黃連7分,沙參7分,荊芥7分,山梔7分,貝母7分,甘草7分。

【功效與作用】 粉刺;面上肺火肺風(fēng)瘡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圣惠》卷十二: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當(dāng)歸1兩,木香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羌活半兩,黃芩1兩,犀角屑1兩,麝香1錢(細(xì)研),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半兩(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毒氣攻手足,腫滿疼痛,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 《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六十一: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半,葛根1兩(銼),川升麻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2兩,藍(lán)葉1兩,赤芍藥1兩,玄參1兩,白蘞1兩,羚羊角屑1兩,木通1兩(銼),黃耆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甘草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癰腫焮痛,口干煩渴,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 《圣惠》卷六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焙)1兩,干白薄荷1兩,麝香(研)半錢,升麻半兩,惡實(shí)(炒)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蛇蛻皮(酒浸,炙)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瘰疬惡核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食前溫酒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圣惠》卷三十八:連翹散

【處方】 連翹3分,黃耆3分(銼),木香半兩,川升麻3分,葛根3分(銼),地骨皮3分,紅雪2兩,麥門冬3分(去心),犀角屑3分,甘草半兩(生用),石膏1兩,沉香半兩,黃芩3分,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乳石發(fā)毒生癰腫,煩熱疼痛,口干心燥,筋脈拘急,頭項(xiàng)強(qiáng)硬。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每日-4次。

【摘錄】 《圣惠》卷三十八

普濟(jì)方》卷三六一:連翹散

【處方】 連翹、荊芥、防風(fēng)、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變蒸,焦啼驚熱

【用法用量】 白水點(diǎn)服。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六一

《圣惠》卷六十二: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沉香1兩,玄參1兩,川大黃2兩(銼碎,散炒),川升麻1兩,桑根白皮1兩(研),藍(lán)子1兩,犀角屑2兩,寒水石3兩,露蜂房1兩(散炙,研),川樸消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積熱毒氣攻腑臟,出于皮膚,為發(fā)背壅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以長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六十六:連翹散

【別名】 連翹湯

【處方】 連翹1兩,犀角屑1兩,玄參半兩,黃耆1兩(錢),木通半兩(銼),漏蘆1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瘰疬熱腫,肉敗生膿。

【用法用量】 連翹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摘錄】 《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八十一:連翹散

【別名】 連翹湯

【處方】 連翹1兩半,犀角屑1兩,川大黃1兩半(銼,微炒),川升麻1兩,木通1兩(銼),赤芍藥1兩,黃耆1兩(銼),黃芩1兩,川芒消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吹奶,因兒鼻中氣吹著奶房,更遇體熱,結(jié)聚或如桃李核,疼痛者。

【用法用量】 連翹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六)。

【摘錄】 《圣惠》卷八十一

《圣惠》卷六十四: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半,射干1兩,沉香1兩,紫檀香1兩,犀角屑1兩,川升麻1兩,川芒消5兩,玄參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風(fēng)腫,欲結(jié)成膿。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良久溫服。

【摘錄】 《圣惠》卷六十四

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張渙方:連翹散

【別名】 連翹飲

【處方】 連翹1兩,沉香半兩,黃耆半兩,白蘞1分,川樸消1分,川大黃(炮)1分,甘草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癰等。

【用法用量】 連翹飲(《誠書》卷十五)。方中白蘞、樸消、大黃、甘草用量原缺,據(jù)《準(zhǔn)繩.幼科》補(bǔ)。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張渙方

《圣惠》卷六十六:連翹散

【別名】 射干連翹湯、射干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射干3分,玄參3分,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川芒消1兩,川升麻2分,梔子仁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當(dāng)歸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瘰疬結(jié)腫疼痛,時(shí)發(fā)寒熱

【用法用量】 射干連翹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射干連翹散(《外科發(fā)揮》卷五)。

【摘錄】 《圣惠》卷六十六

《普濟(jì)方》卷四○八:連翹散

【處方】 防風(fēng)、羌活、連翹、荊芥、甘草、赤芍藥、梔子、蟬蛻、黃連各等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清心解熱。主小兒驚瘡煩躁啼哭。

【用法用量】 每服用燈心、薄荷、生地黃同煎。

【摘錄】 《普濟(jì)方》卷四○八

《圣惠》卷六十二: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薺苨1兩,桔梗1兩(去蘆頭),玄參1兩,桑根白皮1兩半,黃芩1兩,甘草1兩(生銼),防風(fēng)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黃耆2兩半。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排膿解毒消腫,退熱止痛。主發(fā)背潰后。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 《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六十四: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射干1兩,川升麻1兩,獨(dú)活1兩,桑寄生半兩,丁香半兩,木通1兩(銼),木香1兩,沉香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項(xiàng)上惡核焮腫。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清粥飲調(diào)下,每日3次。

【摘錄】 《圣惠》卷六十四

《普濟(jì)方》卷三八四:連翹散

【處方】 人參5錢,連翹5錢,茯苓5錢,防風(fēng)5錢,川芎5錢,天花粉5錢,黃柏3錢,荊芥3錢,梔子仁3錢,甘草3錢。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驚熱。

【用法用量】 淡竹葉煎湯,點(diǎn)服。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八四

《圣惠》卷六十六:連翹散

【處方】 連翹3分,漏蘆3分,知母3分,木通1兩(銼),桂心3分,黃芩3分,柴胡1兩(去苗),玄參3分,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樸消2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肝膈熱毒盛,攻項(xiàng)腋,生瘰疬,腫痛,心神煩悶,背胛急疼,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六十六: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半,玄參1兩半,木香1兩半,川升麻1兩,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昆布1兩半(洗去咸味),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大麻仁2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轉(zhuǎn)脈瘺,發(fā)于頸項(xiàng),寒熱有膿。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空心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六十六

驗(yàn)方新編》卷九:連翹散

【處方】 炙耆1錢,連翹1錢,花粉1錢,防風(fēng)1錢,梔子1錢,甘草3分。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癥疽突出。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驗(yàn)方新編》卷九

《雞峰》卷二十三:連翹散

【處方】 連翹4兩,白及4兩,白頭翁4兩,牡丹4兩,防風(fēng)4兩,黃柏4兩,羌活4兩,桂4兩,秦艽4兩,豉4兩,海藻2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大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結(jié)風(fēng)氣腫。

【用法用量】 3歲兒每服5-10粒,5歲以意加之,米飲送下。

【摘錄】 《雞峰》卷二十三

楊氏家藏方》卷十二:連翹散

【處方】 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瘰疬結(jié)核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臨臥米泔水調(diào)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古今醫(yī)鑒》卷九:連翹散

【處方】 連翹、川芎、白芷、黃連、苦參、荊芥、貝母、甘草、桑白皮、山梔子。

【制法】 上銼。

【功效與作用】 粉刺。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臨臥服。

【摘錄】 《古今醫(yī)鑒》卷九

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連翹散

【處方】 連翹、黃芩、羌活、菊花、蒙花、蒺藜、草決明、膽草、甘草。

【功效與作用】 眼目畏日羞明。

【摘錄】 《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

《普濟(jì)方》卷十四引《護(hù)命》:連翹散

【處方】 連翹半兩,荊芥穗半兩,鱉甲(醋炙,去裙)半兩,梔子仁半兩,射干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dú)活(去蘆頭)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大黃(生)半兩,惡實(shí)半兩,牽牛子(炒)1錢。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肝壅盛,肋下結(jié)塊,腹內(nèi)引痛,大小便赤澀,飲食減少,大腹常熱,或時(shí)亦快,脊背上、左右臂上、腳上相連結(jié)塊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后、臨臥地黃;小便多,減射干。

【摘錄】 《普濟(jì)方》卷十四引《護(hù)命》

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引《煙霞圣效方》:連翹散

【處方】 連翹、川椒、青葙子木賊(去節(jié))、甘菊、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眼目昏暗,不睹光明。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清米泔調(diào),食后服。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引《煙霞圣效方》

《圣惠》卷八十一:連翹散

【處方】 連翹1兩,川升麻1兩,漢防己1兩,黃芩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芒消1兩,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妒乳,腫痛此熱,欲結(jié)成癰。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摘錄】 《圣惠》卷八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連翹散

【處方】 連翹半兩,白藥子3分,丹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甘草(炙,銼)1分,惡實(shí)半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熱毒未解,咽喉壅塞,口內(nèi)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后用蜜水調(diào)下,日2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

濟(jì)陽綱目》卷一○一:連翹散

【處方】 連翹半兩,柴胡半兩,山梔子半兩,木通半兩,瞿麥半兩,滑石半兩,車前子半兩,牛蒡子半兩,黃芩半兩,防風(fēng)半兩,荊芥半兩,當(dāng)歸半兩,赤芍藥半兩,生地黃半兩,甘草半兩,黃柏(蜜炙)1兩,蟬退1錢半。

【功效與作用】 心熱目赤。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薄荷水煎服。

【摘錄】 《濟(jì)陽綱目》卷一○一

《得效》卷十九:連翹散

【處方】 連翹5錢,當(dāng)歸尾5錢,羌活5錢,獨(dú)活5錢,防風(fēng)5錢,赤芍藥5錢,小赤豆5錢,大黃2錢,木香3錢,菇荑3錢,茨菇3錢,薄荷3錢,紅內(nèi)消3錢,杜白芷3錢,升麻3錢,甘草3錢,忍冬草3錢。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疔瘡瀉后。

【用法用量】 方中菇荑,《普濟(jì)方》作“辛荑”。

潮熱不退,加黃芩、梔子仁各3錢,樸消4錢;喘,加人參。

【摘錄】 《得效》卷十九

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七:連翹散

【處方】 連翹、黃芩、瞿麥、木通、滑石、柴胡、荊芥、牛蒡子、防風(fēng)、羌活、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小兒瘡疹、癤、痘疹余毒作楚,生于頭面,耳疼頰赤,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半盞。又生薄荷尤好。

【摘錄】 《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七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一:連翹散

【處方】 連翹(去子)1錢,芎?1錢,黃柏(去粗皮)1錢,胡麻3錢(去油),甘草(炙)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斑瘡入眼。

【用法用量】 每服5歲以下半錢,5歲以上1錢,用白湯調(diào),放冷,食后服。如眼內(nèi)有白丁子者,不日退去。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一

《幼科指掌》卷四:連翹散

【處方】 連翹、黃連、石膏、黃柏、牛蒡子、防風(fēng)、荊芥穗、甘草、山梔仁、小木通、嫩滑石、當(dāng)歸、白芍藥。

【功效與作用】 小兒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 加燈心,水煎服。

【摘錄】 《幼科指掌》卷四

《金鑒》卷四十九:連翹散

【處方】 防風(fēng)2錢,元參2錢,白蘞1錢,芒消1錢,大黃1錢,射干1錢,升麻5分,白芍1錢,甘草5分,杏仁20粒。

【制法】 上銼。

【功效與作用】 妒乳。

【用法用量】 本方名連翹散,但方中無連翹,疑脫。

【摘錄】 《金鑒》卷四十九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連翹散

【處方】 連翹子3分,獨(dú)活(去蘆頭)3分,木香3分,射干3分,甘草(炙,銼)1兩1分,桑寄生(銼)1兩1分,升麻1兩1分,雞舌香1兩1分,沉香1兩1分,乳香(研)1兩1分,大黃(銼,炒)1兩1分,麝香(研)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發(fā)背腫、癰疽,惡風(fēng)結(jié)膿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入淡竹瀝半合,去滓,空心溫服??炖?-5行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fēng)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dǎo)劑、驅(qū)蟲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fēng)劑、開竅劑補(bǔ)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diǎn)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guān)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guān)電子書

關(guān)于“連翹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gè)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dòng)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