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樟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豹皮樟 | 中藥圖典 |
豹皮樟 Bào Pí Zhānɡ |
|
---|---|
別名 | 揚子木姜子、剝皮楓、花殼柴 |
功效作用 | 溫中止痛;理氣行水。主胃脘脹痛;水腫 |
英文名 | Chinese Litse |
始載于 | 《中國植物志》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脾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藥 名】:豹皮樟
【屬中文名】:木姜子屬
【拼 音】:baopizhang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樟科木姜子屬植物豹皮樟的根皮、莖皮。
【性味歸經(jīng)】:苦,溫,肺、脾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一12克。
【別 名】:揚子黃肉楠(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
【拉丁名】: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vl. Var.Sinensis( Allen )Yang etP.H. Huang
【考 證】: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豹皮樟”條目 http://m.31365zzz.com/w/%E8%B1%B9%E7%9A%AE%E6%A8%9F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豹皮樟”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