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子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菠菜子 | 中藥圖典 |
菠菜子 Bō Cài Zǐ |
|
---|---|
別名 | 刺蒺藜、刺薐菜子 |
功效作用 | 清肝明目;止咳平喘。主風(fēng)火目赤腫痛;咳喘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滇南本草》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脾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藥名
菠菜子
別名
刺薐菜子
漢語拼音
bo cai z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Spinacia oleracea L.
歸經(jīng)
脾;肺經(jīng)
種子含小龍骨素(polypodine)B,蛻皮甾酮
(20-h(huán)ydroxyecdysone)[1],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豆甾烯醇(stigmastenol)和豆甾烷醇(stigmastanol)[2]。
功效
考證
出自《滇南本草》
科屬分類
藜科
主治
采收和儲藏
6~7月種子成熟時(shí),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實(shí),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鮮用。
資源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為常見蔬菜之一。
動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柔嫩多水。幼根帶紅色。莖直立,中空,通常不分枝。葉互生;具長柄;基部葉和莖下部葉較大,莖上部葉漸次變小,戟形或三角狀卵形,全緣或有缺刻,花序上的葉變?yōu)榕樞?。?a href="/w/%E5%8D%95%E6%80%A7" title="單性">單性,雌雄異株;雄花排列成有間斷的穗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被片通常4,黃綠色,雄蕊4,伸出,花藥不具附屬物;雌花簇生于葉液,無花被,苞片縱折,彼此合生成扁筒,小苞片先端有2齒,背面通常各具1棘狀附屬物;花往4,線形,細(xì)長,下部結(jié)合。胞果硬,通常有2個(gè)角刺,果皮與種皮貼生。種子直立?;ㄆ?-6月,果熟期6月。
功效分類
解表藥;潤肺藥
微溫;微辛甜
藥材基源
為藜科植物菠菜的葉種子。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場,9~15g;或研未。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菠菜子”條目 http://m.31365zzz.com/w/%E8%8F%A0%E8%8F%9C%E5%AD%90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菠菜子”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