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洲(Feng Lan Chou (1903~1972)),中國寄生蟲學家,醫(yī)學昆蟲學奠基人之一。1903年8月24日生于山東省臨朐縣,1972年1月29日卒于北京。1929年畢業(yè)于山東齊魯大學,后在北平協(xié)和醫(yī)學院寄生物學系工作。1933年在英國利物浦熱帶病與熱帶衛(wèi)生學院進修。1942~1948曾任北平大學醫(yī)學院寄生物學系主任教授,1948年協(xié)和醫(yī)學院復校后回校任該院寄生物學系副教授、1958年兼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所長。曾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他研究范圍廣,在確定中國瘧疾、絲蟲及黑熱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方面作出突出貢獻。最早確定中國瘧疾的傳播媒介是微小按蚊(1932);馬來絲蟲的主要蟲媒是中華按蚊(1934);并在中華白蛉傳播黑熱病(1941)和虱、蜱傳播回歸熱螺旋體(1936)的機理方面有新的發(fā)現(xiàn)。他首先證實中華按蚊種群中的窄卵型中華按蚊,即嗜人按蚊,是馬來絲蟲的重要傳播媒介(1957,1975)。他合并使用中藥檳榔和南瓜子治療帶絳蟲病,取得良好效果。主要著作有:“中國血絲蟲病之分布及其傳染法(1931)”,“廈門之瘧疾及其傳染之研究(1932)”,“中國浙江省馬來微絲蚴的中間宿主(1934)”,“中國蚊蟲名錄(1938)”,“通過白蛉將狗的黑熱病傳給地鼠的實驗研究(1941)”,“用南瓜子與檳榔合并治療絳蟲之研究(1956)”,“自然界中華按蚊傳播馬來絲蟲的研究(英文)(1957)”,“中華按蚊傳染馬來絲蟲的進一步研究(1958)”,“中國赫坎按蚊類群的研究(1975)”。他還主編《中國蚊蟲描述匯編》(1958),《寄生蟲病學》(1958)及《醫(yī)學昆蟲學》(1986)三本書。
|
|
|
|
上古 |
|
|
|
春秋戰(zhàn)國 |
|
|
秦漢 |
|
|
三國兩晉
南北朝 |
|
|
隋唐五代 |
|
|
兩宋 |
|
|
遼夏金元 |
|
|
明 |
|
|
清前中期 |
|
|
清末
中華民國 |
|
|
近現(xiàn)代 |
|
|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