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免费欧美精品,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青靈穴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青靈穴,經(jīng)穴名。出《太平圣惠方》。《醫(yī)學入門》作青靈泉。屬手少陰心經(jīng)。在臂內(nèi)側(cè),當極泉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nèi)側(cè)溝中。布有前臂內(nèi)側(cè)皮神經(jīng),臂內(nèi)側(cè)皮神經(jīng),尺神經(jīng)貴要靜脈,尺側(cè)上副動脈。主治目黃,脅痛腋下腫痛,肩臂不舉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別名]青靈泉。

[穴義]心經(jīng)之血的氣化之氣在此以水濕云氣的形式運行。

[名解]青靈。青,肝之色也,指穴內(nèi)氣血的運行為風的橫行。靈,靈巧也。青靈名意指本穴的氣血運行為風木的橫向運行方式。本穴物質(zhì)為極泉穴下傳血液的氣化之氣,在本穴的運行過程中,它因散熱而縮合為水濕云氣并以云氣的方式向下傳輸,表現(xiàn)出風木的靈巧特征,故名青靈。青靈泉名意與青靈名同,泉指天部運行的云氣中富含水濕。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天部的濕熱云氣。

[運行規(guī)律]循心經(jīng)下行少海穴。

[功能作用]運化心血。

[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別名 青靈泉(南京1957年版《針灸學》)。

“青靈泉”之名見,即手少陽經(jīng)穴“清泠淵”(宋以后作“清冷淵”),《千金要方》針灸卷作“清泠泉”,皆唐人避唐高祖名諱也。又南京1957年版《針灸學》于“清冷淵”穴下注有“青靈”之別名,正好說明“清冷淵”、“青靈”本是同一穴??甲C引文見“清冷淵”條。

從“清冷淵”一名“青靈”來看,“清冷淵”穴名當據(jù)《甲乙經(jīng)》卷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作“清泠淵”。青,通清。《釋名》:“清,青也”;故“清泠淵”又作“青泠淵”(見《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泠,音靈,清涼之義?!墩f文解字注》注“泠”字曰:“凡清冷用此字”?!般觥弊钟肿鳌傲恪薄@纭?a href="/w/%E7%81%B5%E6%9E%A2" title="靈樞">靈樞.大惑論》有“清泠之臺”一詞,《千金要方》卷六引作“清零之臺”,《太素.七邪》楊上善注同。《詩.鄘風.定之方中》陳奐《傳疏》:“零,古字作‘靈’”。唐代醫(yī)書中,因避唐高祖名諱,“清泠淵”或被改作“青靈泉”,或缺字作“青靈”,宋人編書采用唐代文獻未能及時回改,故“青泠淵”、“青靈”穴名同時見于《太平圣惠方》,而《圣濟總錄》卷一百及《普濟方.針灸門》等書作“青靈淵”,宋代《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作“青冷泉,又名清冷淵、青靈”。王惟一未能明察,以為《圣惠方》卷一百所載之“青靈”別是一穴,而歸入手少陰經(jīng)。

【出處】太平圣惠方

【歸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

【定位】在臂內(nèi)側(cè),當極泉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nèi)側(cè)溝中。

1. 青靈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太平圣惠方》卷一百)。

2. 清泠淵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明抄本《甲乙經(jīng)》、《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方》、《醫(yī)心方》)。

從上所引文獻看,《圣惠方》卷一百所載之“青靈”穴部位與宋以前所有腧穴文獻中“清泠淵”穴完全相同,可見“青靈”與“清冷淵”為同一穴。王惟一編《銅人圖經(jīng)》時,不知由于唐人避諱所造成的同穴異名情況,將《圣惠方》所載之“青靈”誤作一新穴歸入手少陰心經(jīng),宋以后所有文獻皆傳其誤。

【解剖】淺層有臂內(nèi)側(cè)皮神經(jīng)、前臂內(nèi)側(cè)皮神經(jīng),貴要靜脈等結(jié)構(gòu)。深層有肱動、靜脈,正中神經(jīng)、尺神經(jīng),尺側(cè)上副動、靜脈和肱三頭肌等結(jié)構(gòu)。

【適應證】欠。

腧穴文獻 肩臂紅腫;腋下痛,馬刀;目黃。

治療文獻 欠。

1. 主肩不舉,不能帶衣也(《太平圣惠方》卷一百)。

2. 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頭痛振寒,目黃脅痛(《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

3. 主肩痛不舉,腋痛,目黃,目系痛,振寒(《針方六集》)。

4. 主肩臂紅腫,腋下痛,目黃,馬刀(《循經(jīng)考穴編》)。

5. 頭痛,目黃,胸脅痛,肩臂不舉(1版《針灸學講義》)。

6. 目黃,頭痛振寒,脅痛,肩臂痛(2版、6版《針灸學講義》)。

7. 頭痛振寒,目黃,脅痛,肩臂痛(4版《針灸學講義》)。

8. 頭痛振寒,目黃,脅痛,肩臂疼痛(5版《針灸學講義》)。

宋以前針灸文獻記載的“清冷淵”主治癥

1. 主肩不舉,不得帶衣(《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甲乙經(jīng)》、《千金要方》、《外臺秘要》、《醫(yī)心方》)。

2. 頭痛振寒,清冷淵主之(《甲乙經(jīng)》、《外臺秘要》、《醫(yī)心方》)。

從以上引文可見,《銅人圖經(jīng)》將“清冷淵”的全部主治病癥錄入“青靈”穴下,其中多出的一條主治“目黃脅痛”見于《外臺秘要方》“極泉”穴,系王燾誤錄《甲乙經(jīng)》手少陰經(jīng)病候文字。宋以后針灸文獻,除清初《循經(jīng)考穴編》外,皆傳《銅人圖經(jīng)》之誤,而《循經(jīng)考穴編》所載之“青靈”穴主治又完全沒有被現(xiàn)代各版《針灸學》教材所采用,其可靠性還有待現(xiàn)代臨床的進一步檢驗。

【刺灸法】欠。

1. 可灸七壯(《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

2. 禁刺(《醫(yī)經(jīng)小學》)。

3. 灸七壯,不宜用針(《針方六集》)。

4. 一法云:橫針入五分,禁灸(《循經(jīng)考穴編》)。

5. 針三分,灸七壯(1版《針灸學》)。

6. 直刺3~5分,艾條灸3~5分鐘(2版《針灸學》)。

7. 直刺0.5~1寸(4版、5版《針灸學》)。

8. 直刺0.5~1寸;可灸(6版《針灸學》)。

《銅人圖經(jīng)》所載之“青靈”出自《圣惠方》卷一百(此卷只錄灸法),故只載有灸法,之后宋代《圣濟總錄》將《銅人圖經(jīng)》中凡未載針法之穴皆歸于“偏宜灸者”類,明初劉純不解其義,遂將《圣濟總錄》所列“偏宜灸者”之穴歸入“禁針穴”。至清初《循經(jīng)考穴編》別傳一法云“禁灸”,未詳其所據(jù)。

【附方】欠。

【現(xiàn)代臨床應用】

中風:極泉、青靈、少海、陰陵泉、三陰交。要求針感傳至遠端(上海針灸雜志,1995;14(4):154)。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取穴原則:取患肢有關經(jīng)脈部位敏感反應的俞穴為主穴,結(jié)合發(fā)病部位及癥狀循經(jīng)辨證配穴;下肢主穴:脈根、血海、陰包上肢主穴:曲池、郄門、青靈。針法:使針感達病變部位,然后再作補瀉手法(中國針灸,1981(3):12)。

上肢肌肉拉傷:天府、青靈、尺澤等(中國針灸,1989;(1):19)。

建議 鑒于“青靈”穴系宋人由“清冷淵”穴訛傳而來,且古代文獻未見有臨床應用“青靈”的記載,現(xiàn)代的零散報道與古代文獻唯一記載的與該穴相關的主治不合,可仿照宋代針灸國家標準的處理方法,文獻無考,臨床無征的腧穴主治空缺,《穴典》正本暫不收錄此穴主治,只在副本中說明其原委,以引起針灸醫(yī)生的重視,自覺地在臨床中使用,待該穴真正用于臨床并掌握其確切療效后,再考慮收入正本。==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nèi)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jīng)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參看

關于“青靈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