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震顫增強
A+醫(yī)學百科 >> 語音震顫增強 |
語音震顫增強是指檢查者觸及被檢查者發(fā)出語音時,聲波起緣于喉部,沿氣管、支氣管及肺泡傳到胸壁所引起共鳴的振動增強。
目錄 |
語音震顫增強的原因
1、肺泡內(nèi)有炎癥侵潤,肺組織實變使語顫傳導良好。(大葉性肺炎實變期,肺阻塞)
2、接近胸膜的肺內(nèi)巨大空腔,聲波在空洞內(nèi)產(chǎn)生共鳴,尤其濕當空洞周圍有炎癥侵潤并于胸壁粘連時,則更有利于聲波傳導,使語音震顫增強。(空洞型肺結核、肺膿腫)。
語音震顫增強的診斷
檢查者將左右手掌的尺側緣輕放于兩側胸壁的對稱部位,然后屬被檢查者用同等的強度重復發(fā)“yi”長音,自上往下,從內(nèi)到外比較兩側相應部位語音震顫的異同,注意有無增強。
語音震顫增強的鑒別診斷
語音震顫增強癥狀需要鑒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大葉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病變累及一個肺段以上肺組織,以肺泡內(nèi)彌漫性纖維素滲出為主的急性炎癥。病變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個肺段或整個大葉。臨床上起病急驟,常以高熱、惡寒開始,繼而出現(xiàn)胸痛、咳嗽、咳鐵銹色痰,呼吸困難,并有肺實變體征及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等。病程大約一周,體溫驟降,癥狀消失。該病多發(fā)生于青壯年男性。疾病常見誘因有受涼、勞累或淋雨等。屬于中醫(yī)“風溫”、“肺癰”等范疇。
2、肺阻塞性疾病:慢性肺阻塞性疾病是一組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的統(tǒng)稱,其共同特點為肺實質(zhì)和小氣道受損致慢性氣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疾病。
3、空洞型肺結核:空洞型肺結核--肺結核分類依據(jù)是根據(jù)感染結核菌到形成肺結核的演變過程,由此而形成常見的臨床類型:原發(fā)型肺結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侵潤型肺結核、空洞型肺結核(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4、肺膿腫:是由于多種病因所引起的肺組織化膿性病變。早期為化膿性炎癥,繼而壞死形成膿腫。臨床特征為高熱、咳嗽和咳大量膿臭痰。多發(fā)生于壯年,男多于女。自抗生素廣泛應用以來,肺膿腫的發(fā)生率已大為減少。
檢查者將左右手掌的尺側緣輕放于兩側胸壁的對稱部位,然后屬被檢查者用同等的強度重復發(fā)“yi”長音,自上往下,從內(nèi)到外比較兩側相應部位語音震顫的異同,注意有無增強。
語音震顫增強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大葉性肺炎的預防:
(1)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強耐寒鍛煉;
(3)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如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肝炎、糖尿病和口腔疾病等可以預防大葉性肺炎。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防主要是避免發(fā)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誘發(fā)因素以及增強肌體免疫力。戒煙是預防該病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簡單易行的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階段戒煙都有益于防止該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控制職業(yè)和環(huán)境污染,減少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吸入,可減輕氣道和肺的異常炎癥反應。積極防治嬰幼兒和兒童期的呼吸系統(tǒng)感染,可能有助于減少以后該病的發(fā)生。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對防止該病患者反復感染可能有益。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免疫力,可幫助改善機體一般狀況。此外,對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肺功能監(jiān)測,以盡可能早期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及時予以干預。
三、肺結核病的預防重在保護和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其具體措施是:
①生活有常,即生活方式合理化和規(guī)律化,慎起居,避風寒,戒煙酒,遠房事,勞逸適度。
②飲食有節(jié),富營養(yǎng),忌辛辣。
③經(jīng)常呼吸新鮮空氣。
④保持樂觀情緒,因為不良的情緒可影響人體的抵抗力。
⑤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
⑥由于結核桿菌的感染是導致本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應盡量減少與肺結核病人,特別是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的接觸。
四、肺膿腫的預防常識
肺膿腫,是由多種化膿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肺實質(zhì)化膿性炎癥。含病原菌的口、鼻、咽腔分泌物吸入肺內(nèi)是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預防本病的關鍵在于積極去除和治療口腔、鼻、咽腔的慢性感染源,如齲齒,扁桃體炎,鼻旁竇炎,齒槽溢膿等。避免過量使用鎮(zhèn)靜、催眠、麻醉藥及酗酒。對上呼吸道手術及昏迷、全身麻醉者應加強護理,預防肺部感染。治療應早期使用強有力的抗生素,痰液引流亦是提高療效的重要措施。本病經(jīng)積極有效治療后可獲痊愈。對慢性肺膿腫,尤其是抗生素治療3個月后,仍有厚壁空洞或反復大咯血者,可考慮手術切除治療。
參看
關于“語音震顫增強”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