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性共濟失調
A+醫(yī)學百科 >> 小腦性共濟失調 |
人體的姿勢保持與隨意運動完成,與大腦、基底節(jié)小腦、前庭系統、深感覺等有密切的關系。這些系統的損害將導致運動的協調不良、平衡障礙等,這些癥狀體征稱為共濟失調。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共濟失調可分為四種類型:①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②小腦性共濟失調;③前庭迷路性共濟失調;④大腦型共濟失調。而臨床上一般稱呼的“共濟失調”,多特指小腦性共濟失調?! ?/p>
癥狀
小腦性共濟失調是(遺傳性共濟失調)最常見的癥狀,幾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濟失調的表現。小腦性共濟失調可通過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動作來觀察,如穿衣、系扣、端水、書寫、進食、言語、步態(tài)等。行走不穩(wěn),步態(tài)蹣跚,動作不靈活,行走時兩腿分得很寬;成年發(fā)病者,步行時不能直線。忽左忽右呈曲線前進,表現為剪刀步伐,呈“Z”形前進偏斜,并努力用雙上肢協助維持身體的平穩(wěn)。肌張力的改變隨病變可由降低而轉變?yōu)?a href="/index.php?title=%E7%97%89%E6%8C%9B%E7%8A%B6%E6%80%81&action=edit&redlink=1" class="new" title="痙攣狀態(tài)(尚未撰寫)" rel="nofollow">痙攣狀態(tài),共濟失調步態(tài)也可隨之轉變?yōu)?a href="/w/%E7%97%89%E6%8C%9B" title="痙攣">痙攣性共濟失調步態(tài)。站立不穩(wěn),身體前傾或左右搖晃,當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時,搖晃不穩(wěn)更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訴?;颊叱3Uf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時,行走不穩(wěn)更明顯,更易摔倒”。隨病情的進展,患者可表現起坐不穩(wěn)或不能,直至臥床?! ?/p>
病因
小腦性共濟失調是由于小腦及其有關聯的神經結構病變引起的:
①軀干共濟失調(姿勢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步態(tài)和姿勢(站立和坐時)平衡障礙,如站立不穩(wěn)、起坐不穩(wěn)、行走不穩(wěn)、 Romberg征(睜眼、閉眼)陽性(不穩(wěn)),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眼球震顫常無。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蚓部(原始小腦)受損害??梢娪贏DCAⅢ型,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等。
②四肢協調性共濟失調(運動性小腦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肢體完成各項動作的平衡障礙,如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準、辨距不良、輪替運動差、誤指試驗偏向病側,眼球震顫較多見(粗大),步態(tài)不穩(wěn)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濟失調嚴重。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半球(新小腦)受損害;
③全小腦性共濟失調,病損部位在原始小腦、新小腦、小腦核團、小腦傳人(出)纖維,臨床表現為軀干、肢體、步態(tài)的共濟失調??梢娪贏DCAI型等。
另外,IAs有部分類型有較明顯的周圍神經損害、脊髓后索損害,而表現有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其特點是沒有視覺輔助時,共濟失調癥狀更明顯,行走時常常低頭視腳下路面,不敢正視前方,夜間行路更困難,洗臉時身體易向臉盆方向傾倒,Romberg征閉眼時更明顯不穩(wěn),常伴有深感覺(位置覺、震動覺)減低或喪失??梢娪贔riedreich共濟失調,Refsum綜合征、后柱型共濟失調、Roussy-Levy共濟失調等
參看
關于“小腦性共濟失調”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