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
A+醫(yī)學百科 >>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 |
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heparin-thrombocytopenia- thrombo- genesis syndrome),近年來肝素在臨床的應用逐漸普及,其適應證也在增加,然而在應用肝素后大約有2%~30%可引起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減少伴血栓形成,臨床出現出血和血栓栓塞等一組癥候群,被稱為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
目錄 |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本病征的發(fā)病原因與肝素的使用有關。
(二)發(fā)病機制
本病征在使用肝素后發(fā)生,其發(fā)生機制尚未闡明。多數學者認為系免疫機制所致,因為肝素依賴性血小板抗體能與肝素和血小板結合,激活補體,使血小板合成血栓烷A2并釋出ADP等使血小板聚集,同時還釋出血小板第Ⅲ、第Ⅳ因子,參與內源系統(tǒng)凝血并有抗肝素作用。肝素還具有抗血管內皮合成前列環(huán)素(PGI2)作用、小劑量肝素可阻斷蛋白C的激活,均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此外,肝素不純也是一種可能因素。目前觀察的結果,從豬制備的肝素使用后發(fā)生血小板減少的幾率為0%~8.2%,而牛肺制備的肝素可高達7.5%~26%,是制劑純度抑或其他原因尚在探討之中。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癥狀
有應用肝素史,在應用肝素后2~14天,多為5天后發(fā)生血小板減少,出血和靜脈、動脈血栓形成,可表現肺栓塞或累及冠狀血管,腦及胃腸道動脈的相應癥狀,甚至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用肝素后血小板減少并能除外血小板減少的其他原因,于血小板減少的同時若伴有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急性動脈血栓形成,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可對本病征做出肯定性診斷。若能測定患者血清中肝素依賴性血小板聚集因子或血清素釋放試驗,診斷就更為可靠。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診斷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檢查化驗
1.血小板減少 血液檢查外周血血小板顯著減少,再用肝素后,血小板再次減少。
2.血小板聚集因子 肝素依賴性血小板聚集因子,在血小板減少的同時即可出現,并持續(xù)數月,是一種較特異的實驗室診斷指標,陽性率約70%。
3.血清素釋放試驗 血清素釋放試驗雖較敏感而特異,但較繁雜,要求很高,難以推廣。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與DTC相鑒別。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并發(fā)癥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應立即停用肝素,換用其他抗凝治療。有血栓形成者可動脈內注射尿激酶。
(二)預后
本病征必須當機立斷地進行處理,否則可危及生命。
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護理
提高對本癥的認識,使用肝素過程中應注意鑒別。
參看
關于“小兒肝素-血小板減少-血栓形成綜合征”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