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
醫(y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呼吸衰竭與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 |
病理生理學 |
|
目錄 |
一、防治原發(fā)病
針對引起呼吸衰竭的原發(fā)疾病進行預防,或在發(fā)病后及時進行積極處理。
二、防止與去除誘因的作用
對于可能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還必須同時防止誘因的作用。例如對于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要避免吸入高濃度氧、輸給久存血庫的血液或輸液過量等,以免誘發(fā)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必須作手術時,應先檢查病人的肺功能儲備力。對肺功能已有損害或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更應積極防止及去除各種誘因的作用,以免誘發(fā)急性呼吸衰竭。
三、暢通氣道和改善通氣
常用的方法有:①清除氣道內容物或分泌物;②解除支氣管痙攣;③用抗炎治療減輕氣道的腫脹與分泌;④必要時作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⑤給以呼吸中樞興奮劑;⑥掌握適應癥,正確使用機械輔助通氣。
四、改善缺氧
呼吸衰竭時必定有嚴重缺氧,因此糾正缺氧,提高Pao2水平對每個患者都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短期內爭取使Pao2升至6.67~8.0kPa(50~60mmHg),動脈血氧飽和度升至85%左右。
Ⅰ型呼吸衰竭有缺氧而無二氧化碳潴留,可吸入較高濃度的氧(一般不超過50%)。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時,由于呼吸中樞反應性的變化,一般認為給氧原則上以持續(xù)低濃度低流量為宜。應使Pao2達到安全水平8.0~9.33kPa(60~70mmHg),以求能供給組織以必要的氧而不致引起二氧化碳麻醉,然后根據病人情況調整并逐漸提高吸入氧的濃度及流量。如在給氧時出現(xiàn)二氧化碳分壓進行性上升,則須助以人工通氣以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
五、密切觀察監(jiān)護,綜合治療
注意糾正酸堿平衡紊亂與水電解質紊亂;維持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防治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
呼吸衰竭時胃腸道變化 |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病理生理學/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條目 http://m.31365zzz.com/w/%E7%97%85%E7%90%86%E7%94%9F%E7%90%86%E5%AD%A6/%E5%91%BC%E5%90%B8%E8%A1%B0%E7%AB%AD%E7%9A%84%E9%98%B2%E6%B2%BB%E5%8E%9F%E5%88%99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病理生理學/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