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希薟
A+醫(yī)學(xué)百科 >> 本草綱目/希薟 |
「氣味」苦、寒、有小毒。一說:辛、苦、平、無毒。
「主治」
1、中風(fēng)。夏日采薟枝、葉,洗凈,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搗碎為末,加煉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開米湯送下。服后須吃飯三、五匙壓藥。連服數(shù)月,必見效。此方名“薟丸”。
2、風(fēng)寒下瀉。用薟草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3、癰疽腫毒。用薟一兩、乳香一兩、白礬(燒)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毒重者連服三次,汗出即是見效。
4、疔瘡發(fā)背。用薟草、五葉草(五爪龍)、小薊、大蒜等分,搗爛,加熱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薟草焙過,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湯送下。
本草綱目 專題
參考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本草綱目/希薟”條目 http://m.31365zzz.com/w/%E6%9C%AC%E8%8D%89%E7%BA%B2%E7%9B%AE/%E5%B8%8C%E8%8E%B6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本草綱目/希薟”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