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驚風
A+醫(yī)學百科 >> 急驚風 |
急驚風,病證名。見《太平圣惠方》。小兒常見病。以發(fā)病急為特征。突然高熱驚厥,煩躁不安,面紅唇赤,痰壅氣促,牙關緊急,繼而四肢抽搐,神識昏迷,頭項強硬,甚則角弓反張,涕淚皆無?;驎r發(fā)時止,或持續(xù)不止。多因內熱熾盛,外加風邪郁閉,痰凝氣滯,熱極生風所致。治療:急用食指重掐患兒人中、合谷,或配合印堂、涌泉;并針刺中沖、少商,或合谷、太沖。同時用嚏驚散吹鼻取嚏,隨即灌服蘇合香丸或至寶丹,以助開竅醒神。施救時,如手足強直,不要強行牽引,俟其抽搐緩解,神識轉清。如高熱不退,應設法降溫。并結合病情,辨證施治。鎮(zhèn)肝熄風,清心滌痰為其大法。選用《小兒藥證直訣》利驚丸、抱龍丸,《古今醫(yī)統(tǒng)》消驚丸,以及瀉青丸、五?;?/a>丹等方。
中醫(yī)學病名,由外感六淫,內積痰熱,或突然受到驚恐而引起。癥見壯熱神昏,手足抽搐,唇口撮動,牙關緊閉,兩眼直視,頸項強直,甚至角弓反張等。治宜清熱解毒,熄風定驚等法。本證包括現代醫(yī)學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等。與之相對的是慢驚風。兩者合稱驚風。
在明清小說中還常以急驚風這種疾病來形容氣急敗壞,魯莽壞事甚至喪心病狂的人。
急驚風
病證名。見《太平圣惠方》。小兒常見病。以發(fā)病急為特征。突然高熱驚厥,煩躁不安,面紅唇赤,痰壅氣促,牙關緊急,繼而四肢抽搐,神識昏迷,頭項強硬,甚則角弓反張,涕淚皆無?;驎r發(fā)時止,或持續(xù)不止。多因內熱熾盛,外加風邪郁閉,痰凝氣滯,熱極生風所致。治療:急用食指重掐患兒人中、合谷,或配合印堂、涌泉;并針刺中沖、少商,或合谷、太沖。同時用嚏驚散吹鼻取嚏,隨即灌服蘇合香丸或至寶丹,以助開竅醒神。施救時,如手足強直,不要強行牽引,俟其抽搐緩解,神識轉清。如高熱不退,應設法降溫。并結合病情,辨證施治。鎮(zhèn)肝熄風,清心滌痰為其大法。選用《小兒藥證直訣》利驚丸、抱龍丸,《古今醫(yī)統(tǒng)》消驚丸,以及瀉青丸、五福化毒丹等方。
關于“急驚風”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