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重復
A+醫(yī)學百科 >> 強迫性重復 |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對他的孩子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孩子在經歷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之后,會在以后不自覺地反復制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這位心理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強迫性重復。
目錄 |
強迫性重復的原因
精神分析中有一個概念,叫強迫性重復。依照精神分析“早期決定論”的觀點,每個人在童年時候,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些挫敗和創(chuàng)傷。人們在潛意識中都希望醫(yī)治好創(chuàng)傷,于是長大后,每每在有條件的時候,就創(chuàng)造類似的情境——這種情境,是一種創(chuàng)傷情境,表面上看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自討苦吃”甚至自虐——然后試圖依靠自己現(xiàn)在的力量,把那些失敗扭轉,醫(yī)治好自己的創(chuàng)傷。但其實結果多數(shù)是失敗的。于是人們常常一次次重復來過——雖然這種療傷的愿望是潛意識的,這種受傷情境的創(chuàng)造也是潛意識的,人們對這種強迫式的重復有可能毫無察覺。
強迫性重復的診斷
在人際關系中,強迫性重復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小時候形成的關系模式的不斷復制。
譬如,小時候的關系模式是信任,那么一個人就會不斷復制信任,他不僅能贏得一般人的信任,還能贏得那些很難相處的人的信任。按照曾奇峰的觀點,是他教會了那些難相處的人信任他。
相反,如果小時候的關系模式是敵意,那么一個人就會不斷復制敵意,他不僅對那些與他有沖突的人充滿敵意,他對那些本來對他很好的人也充滿敵意,最后這些人也真的從對他友善轉向了敵意。這一樣可以說,是他教會了那些本來對他友善的人轉而提防他。
當然,這一切都是相對的,因為他在教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教他。
不過,這種“教”,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更正起來尤其困難,這讓我們忍不住悲嘆命運。
強迫性重復的鑒別診斷
強迫性重復的鑒別診斷:
1.強迫檢查:為減輕強迫懷疑所引起的焦慮而采取的行為。
2.強迫詢問:強迫癥患者往往不信任自己,為了消除疑慮或究思竭慮所帶來焦慮,往往對他人進行詢問或要求他人反復地不厭其煩地予以解釋或保證。
3.強迫性清洗:為了消除受到細菌或贓物污染的擔心而反復多次地洗手、洗澡或洗衣服。有的病人反復多次用肥皂洗手,一致造成手背皮膚皸裂或破損,但仍如此反復洗手,否則會出現(xiàn)十分嚴重的焦慮或擔心。
4.強迫性意識動作:指病人完成一系列的復雜動作行為或重復出現(xiàn)某些動作,以消除或減輕由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或不安。如患者出門時必須先前進兩步,然后再向后退一步,如此反復做數(shù)次才可以出門。有人把強迫性計數(shù)也歸入此類。有些患者因強迫性意識動作而導致行動遲緩,例如早晨起床時,反復穿脫衣服多次,直至病人自己感到滿意為止,這樣就耽擱了時間,一致誤工或遲到。
在人際關系中,強迫性重復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小時候形成的關系模式的不斷復制。
譬如,小時候的關系模式是信任,那么一個人就會不斷復制信任,他不僅能贏得一般人的信任,還能贏得那些很難相處的人的信任。按照曾奇峰的觀點,是他教會了那些難相處的人信任他。
相反,如果小時候的關系模式是敵意,那么一個人就會不斷復制敵意,他不僅對那些與他有沖突的人充滿敵意,他對那些本來對他很好的人也充滿敵意,最后這些人也真的從對他友善轉向了敵意。這一樣可以說,是他教會了那些本來對他友善的人轉而提防他。
當然,這一切都是相對的,因為他在教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教他。
不過,這種“教”,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更正起來尤其困難,這讓我們忍不住悲嘆命運。
強迫性重復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強迫癥是較為難治之癥之一。象氯丙咪秦這樣的藥物治療可以減緩部分癥狀,但難于徹底治愈。行為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療效難于鞏固,方法有沖擊療法、系統(tǒng)脫敏療法及思維中斷法等。個別適當?shù)牟±?,可進行心理療法,據報導有較為理想效果,但耗時長,不易實施。嚴格的森田療法對強迫癥有較好療效,通常需住院治療。目前,強迫癥較多采用的治療方案是藥物治療加認知行為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參看
關于“強迫性重復”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