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斑
A+醫(yī)學百科 >> 胚斑 |
胚斑 germinal spot
在動物卵母細胞核中所認定的一種核仁(R.Wagner,1836)。這種核仁的形態(tài)、數目、位置,都可由于卵的發(fā)生時期和動物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在海膽和哺乳類等卵黃少的情況下,核仁的形體較大,數目為1(海膽)-2個;而在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某種昆蟲等一些卵黃多、胞核大的卵,其核仁的數目則很多,有時具有100個以上的胚斑(脊椎動物型)。胚斑的數目可隨著卵的增大而增加,而幼小的卵,胚斑開始是位于核的表面,有時其核仁物質則散在于細胞中。兩棲類的卵母細胞于其生長的某個時期,染色體的遺傳子(核糖體遺傳子)僅在染色體的核仁形成部位復制和增加,這些核糖體遺傳子和由其轉錄形成的RNA能形成胚斑已被證實。這些胚斑以后向核的內部移動,并由于染色性降低和液泡發(fā)生而趨于退化。從染色性來看,可分為嗜酸性的真正核仁、嗜堿性的染色核仁、兩者相連接的兩性核仁以及中間性的混合染色性的核仁。嗜堿性的染色核仁也可看到DNA(此時染色體傾向于嗜酸性染色)。
出自A+醫(yī)學百科 “胚斑”條目 http://m.31365zzz.com/w/%E8%83%9A%E6%96%91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胚斑”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