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隱翅蟲
A+醫(yī)學百科 >> 毒隱翅蟲 |
毒隱翅蟲(paederus),一類小型的甲蟲。隸屬于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毒隱翅蟲亞科,毒隱翅蟲屬。該屬共有 250種以上,中國約有20種。成蟲體長7~8mm,長圓形;頭部黑色,有眼和鞭狀觸角各1對;胸部桔黃色,鞘翅1對,較短,呈青藍色,具粗大刻點;足3對,短而強壯,適于迅速爬行;腹部能自由活動,末端具黑色光澤且能向上彎曲。成蟲出現的高峰季節(jié)為夏末秋初,多棲息于雜草叢生的潮濕環(huán)境中,具趨光性,通常捕食稻田中的某些昆蟲。
毒隱翅蟲的體液含有強酸性的毒素,當蟲體被捻碎后,毒素與皮膚接觸而引起隱翅蟲皮炎,因皮炎常呈線條狀,又稱線狀皮炎。皮炎可發(fā)生于全身,主要在頭面部,其次為頸部,也見于上肢、軀干及下肢等裸露局部;少數出現于陰囊和外陰部。皮損處常表現為線狀,有時為點狀、片狀或混合型。患處初呈紅斑,繼之出現水皰、膿皰;患者自覺疼痛、燒灼感、癢感,重者常訴頭痛及發(fā)燒等癥狀,病程7~8天。
隱翅蟲皮炎發(fā)生于非洲、美洲、日本與南洋群島等地區(qū);中國自1959年首次報道在重慶發(fā)現病例以來,迄今有300余例患者。分布于四川、 廣西、廣東、湖北、河南、福建等省。一般發(fā)病開始于5、6月份,7~9月份達高峰,10月份逐漸減少而至消失。
消除雜草,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噴灑 1%敵敵畏(DDVP)及其他藥物,以消滅成蟲。設紗窗紗門,以防成蟲入室。當成蟲接觸皮膚時,宜用竹簽等撥落地上,再踩死。對成蟲接觸過的皮膚,及時用肥皂水清洗或涂以20%氨水;癥狀出現者宜用高錳酸鉀液或 3%硼酸水濕敷。用10%明礬溶液(蒸鎦水配制)作冷濕敷,上覆以凡士林紗布封包,一天后見效。亦可用半邊蓮、黃連鋅氧軟膏等治療,但勿用抗菌性軟膏。
關于“毒隱翅蟲”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